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增长不仅包括经济增长的数量,还包含经济增长的质量,但在对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的200多年历史中,关注点主要是经济增长的数量,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较偏重经济增长的效率。随着近年经济的快速增长,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社会和生态环境问题——矿产资源的枯竭、动植物资源的濒危、贫富差距拉大、“城市病”等,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如何实现效益更高、更“友好”的经济增长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要求。 国内相关文献对全国和省级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研究较多,对市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对比研究几乎处于空白,且缺少从地理角度探讨经济增长质量时空格局的研究,地市级行政单元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基础及重要的空间载体且其数量远大于省区,从地市单元探讨经济增长质量发展轨迹和时空格局,方可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区域发展政策措施。本文从经济学基础理论出发,结合地理学时空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河南省市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时空格局。 本文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几个角度出发,从五个维度(经济增长稳定性、经济增长结构、科技创新能力、福利分配和人民生活、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代价)界定经济增长质量内涵,认为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应该具有以下特征:经济平稳持续的增长,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的合理协调,平稳快速的城市发展,不竭的科技创新能力,国民生活水平和福利的提高,教育的公平,社会的稳定,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得到充分的保护等。 结合 Excel表格分析、ArcGIS空间分析、GeoDa分析等各种方法,通过对2003-2013年各市25个基础指标及五个维度的权重分析、各市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与时空格局的演变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未来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经济增长成果分配的均衡程度则能够反映出社会发展的稳定程度。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福利分配和人民生活这一维度既能反映经济数量上的增长,亦能反映经济在质量的提升。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程度上反映在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这一维度上,经济增长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只能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治理,这也成为了制约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2)河南省各市经济增长质量在2003-2013年间均有一定程度上的提升,部分城市(如鹤壁和许昌)波动幅度较大。根据不同方面指标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程度的不同将18个省辖市分为经济增长结构促进型、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型、福利分配和人民生活促进型、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代价促进型和混合型5种类型,其中福利分配和人民生活促进型城市最多,其次是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型和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代价促进型。 (3)河南省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差异特征:区域之间的绝对差异除个别年份变化较明显外,总体呈波动变化且年际变化很小;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相对差异逐渐减小;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不明显,基本呈随机分布;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河南省区域之间的带动作用较弱但区域之间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的差距在逐渐减小。 (4)河南省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各市经济增长质量都有所上升,但上升的幅度并不一致;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存在两级分化现象且极化现象呈逐年扩大的趋势;经济增长质量较高的地区在河南省西北部呈“厂”字形分布,经济增长质量较低的地区则在河南省边缘地带连片分布。 最后,本文有针对性的从五种城市类型(经济增长结构促进型、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型、福利分配和人民生活促进型、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代价促进型和混合型)提出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