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了生计涌入了城市,导致农村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的不断增多。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的养老生活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说大部分农村留守老人主要靠种地谋生,一年四季早起晚睡在田地辛苦耕种,有的空巢老人还承担着照料孙子孙女生活的任务,可以说是非常辛苦;有的空巢老人由于身体条件不好,经常需要吃药,严重的还需要住院治疗,但由于经济来源比较单一,看病难现象时常出现,有时甚至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特别是其中的一些老弱病残老人,常常无人照顾,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十分困难;有的空巢老人虽然经济上有足够的支持,物质生活上也不需要他人的照顾,但因为子女的常年不在家,精神上常常觉得孤独无助,尤其是到了中秋节、春节等重大节日时,没有了子女的陪伴,幸福感缺失。上述种种问题的出现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生活提出了的巨大挑战,如何解决他们面临的养老问题,让他们能够安度晚年,也成为了整个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本文以泰山区270名农村空巢老人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采取调查问卷、个案访谈的形式来了解他们的基本生活状况,并此外为基础来探究他们在养老生活方面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来揭示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生活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空巢老人的养老概念及理论阐述是本文的理论基础,通过对论文中涉及到的空巢老人、空巢家庭、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及其内容等主要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范围;然后对本文中涉及到的家庭生命周期理论、需求层次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理论基础进行阐述,为论文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对270名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分析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调查问卷和个案访谈的形式得到了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并以此为基础归纳总结出270名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供养、日常生活照料、精神生活等方面的基本养老现状:62.2%农村空巢老人月收入在1000-1500元,经济收入途径上主要靠自己和配偶的劳动收入、子女的资助、养老金或社会救助金。76.3%的农村空巢老人身体健康状况还可以,养老生活上主要是传统的家庭养老,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主要靠与配偶的互相帮助来解决,但在部分高龄老人、病残老人生活中仍然存在着无人照顾、看不起病的现象。86.7%的农村空巢老人反映外出子女一年回家一两次,回家后在家呆一个星期或半个月的时间就回去,很少有时间跟子女交流。虽然所有农村都建成了公共娱乐活动场所,但由于缺乏日常维护资金,许多健身器材都比较陈旧落后,并且活动场所利用率比较低,老人们平常的娱乐活动主要是看电视、串门聊天、打牌或下棋等。泰山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之二。通过上述调查问卷数据和真实案例,来归纳总结出泰山区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供养、日常生活照料、精神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养老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收入偏低、支出费用高,生活压力大、生活照料缺失,日常娱乐生活少、精神慰藉缺乏。并分别从国家、社区村、家庭、个人等四个方面来具体分析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为:政府对社会保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功能逐渐弱化,农村空巢老人的自我保障能力差。解决泰山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建议是本文的落脚点。根据前文的研究结果与结论,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政府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家庭养老保障能力,培养自我养老意识、提高自我养老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