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西南地区作为我国喀斯特占地面积最大的区域,地区多为山地,地质地形环境复杂、生态系统脆弱、地表的稳定性差。贵州地处我国西南地区,是我国喀斯特岩溶地貌发育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因此贵州地下地表岩溶活动十分频繁,造成该地区地下地表的微小运动十分活跃、地质灾害频发。对该地区进行地质调查和监测是十分必要的,而该地区主要以山地为主,常规调查手段对人力和物力的需求量很大,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是上世纪中后期开始发展的一种新型对地观测技术。该技术是一种主动遥感技术,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大范围和高精度监测等优点,已经被成功应用于矿区开采、火山运动、滑坡、冰川移动、冻土监测和城市形变监测等领域。但InSAR技术由于其成像原理自身限制,加上西南地区山地较多、地形复杂多样、植被茂盛、气候湿润,在InSAR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大气效应比较严重、存在许多阴影和叠掩区域,从而导致干涉影像的相干性较差,失相关现象严重。因此InSAR技术在西南地区高精度地表形变监测方面仍存在诸多难题。本文针对InSAR技术在山区形变监测中存在的问题,以贵州六盘水为例使用InSAR技术进行地质不稳定点识别并针对盘州市的部分形变区进行进一步研究,使用不同的数据和方法对该区域进行监测和处理,并根据不同类型的数据结合InSAR的成像规律对研究区进行二维形变分解,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Stacking-InSAR技术对六盘水市7个不同轨道和帧号的82景ALOS-1数据进行大范围地表形变监测,得到该地区2007-2009年的年平均沉降速率从而获得该市的地质不稳定点分布,并对该市的地质发育图、矿区分布图和地质环境分区图进行叠加,结合外业调研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该市产生形变的原因。(2)针对六盘水市盘州市的地表形变进行研究,对ALOS-2数据使用SBAS-InSAR技术、ALOS-1数据和sentinel升降轨数据使用短时空基线PS-InSAR技术,获得不同数据相应时间段的累计沉降量和年平均沉降速率图。并针对盘州市研究的形变区域选取一个形变区域进行进一步研究,针对该区域的AB剖线以及P1-P7特征点进行研究以获取四种不同数据剖线的年平均沉降速率图和累计沉降量时间序列,对P1-P7特征点进行时序分析获得相应的累计沉降量。并对剖线和特征点数据进行横纵向对比,分析数据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分析盘州市研究区域形变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研究区的主要形变因素有采矿、地下水开采、人类活动以及喀斯特岩溶过程。而在喀斯特这一特殊的地质环境中,地表形变速率与温度、降水量和土壤湿度等存在不同的相关关系。(3)针对雷达数据只能准确获取一维视线向地表形变的成像方式,对sentinel升降轨数据选取一形变区域进行二维形变分解,获得东西方向和垂直方向年平均形变速率图和累计形变量图,并获取AB和CD剖线以及P1-P7特征点的东西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年平均沉降速率图和累计沉降量图。对AB和CD剖线二维分解的垂直形变量和哨兵升降轨垂直形变进行对比,证明存在水平形变时进行多维分解的必要性并对二维分解后东西方向形变原因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