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教兴国,教育为本。振兴教育,教师为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加强和改革高等师范教育。而作为高等师范教育的高级阶段,硕士生教育更应该得到重视。如何培养一批高质量的师范教育硕士生,并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模式,是当前我们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邓小平在20世纪末就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师范教育就是一种“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也要面向世界,学习与借鉴美国等高等师范教育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这是发展中国师范硕士生教育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基于这种考虑,笔者试图通过研究美国师范教育硕士生的教育过程及培养模式,并与中国师范教育硕士生的培养进行比较,从中发现我们的不足之处,以及在国外师范教育发展中可供我国借鉴的一些有价值的经验。 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回顾了中、美两国师范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历史基础,总结了两国分别在三个不同时期的发展概况与特点。首先介绍了美国师范教育硕士研究生发展的历史基础:第一阶段是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这一阶段是美国师范教育的萌芽与发展阶段,私立、公立师范学校发展迅速。第二阶段是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工业化进程,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变迁,导致了中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师范学校培养的小学师资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势,各州纷纷提高取得教师证书的最低学历要求,以保证教师质量。于是开始大力发展高等师范教育,培养师范教育硕士研究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二战后,高等学校入学人数剧增;美国公众和教育界对进步教育运动的批判;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开展的教育改革;师范学院在师资水平、学术水平、设备条件和课程质量等方面都难与综合大学相提并论等原因,促成了高等师范院校开始向综合大学看齐,由综合大学培养教师,许多综合大学建立了 教育研究生院,开始九规模、高质量地培养师范教育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美国师范教育朝着高层次的专业化方向发展已咸必然趋势。 其次,介绍了中国师范教育硕士研究生发展的历史基础。第一阶段是19世纪 末期到1912年,这个阶段是中国师范教育的正式开端与发展时期。1897年,上 海咸立的南洋公学师范院,是中国第一所培训师资的专门机构,揭开了中国近代 师范教育的序幕。第二阶段是1912年至1949年,介绍了中国师范教育硕士研究 生培养的萌芽与发展的基本状况。第三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至今。这一阶段大力 发展师范教育并且重视师范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新中国成立后,为服、改 革师范教育采取了一系列积贱施,在进行改革和探索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师苑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在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增设硕士学位专业,为 中国以后师范硕士生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是对中、美师范教育硕士生培养模式的比较。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 进千于在开究:1.中、美两国师范教育硕士生的招生制度及其各自的特点。2.培养目 标与教学计划。在培养目标上,中、美两国有其共性,但中国更强调硕士生在德、 智、体方面的综合发展,而美国较侧重硕士生的智力发展及其职业能力;在教学 计划上,分别从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三方面进行了比较。3.培养方式 及其具体表现的比较,主要有:课堂教学、科研活动和教育实践。4.对硕士生教 育评价的主要形式有:学分制和平均分、考试制度及学位论文。虽然两国对硕士 生教育评价的要求不同,但目的一致,即对硕士生进行质量把关。 第三部分根据中、美师范教育硕士生培养的历史基础及对其培养模式的比 较,不难发现:中、美两国师范教育硕士生培养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各有优势, 我们应该取长》陶,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促进中国师范教育硕士生培养制度的 改革与完善。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1.师范教育硕士生的培馁“面向世界”; 2.提高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实力和办学层次,变“封闭制”培养为“开放制”培养, 形成培摊式多样化;3.扩大招生数量,确翩士生的培养质量;4.调整师范教 育硕士生的培养目标,努力培养“创造型”人才;5.增加课程学习的比例和设置 的多样化。 这一部分是对中国师范教育硕士生培养所提出的几点具体的建议,希望在不 -且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