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以万载县马步乡为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j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80年代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我国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谋求生存和发展,出现了来势汹涌的“民工潮”,在这些外出务工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时年轻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将他们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留在家乡,这样,规模巨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就产生了。父母的外出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他们能否健康成长,成为社会合格的一员,不仅关系到数万儿童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国家未来人口的素质和社会的稳定及发展。 本文从社会学的社会化角度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进行全面的分析。社会化研究一个人如何在一定社会条件下通过与社会发生互动来完成从生物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本文在对社会化理论进行梳理后,简要分析了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的有利条件,阐述了留守儿童社会化存在的问题,把重心落在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这四大机构着手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正文包括以下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研究设计和研究基础,主要有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以及文献综述和文献评论。 第二部分包括人的社会化的若干理论;界定儿童、留守儿童、社会化以及社会化问题。 第三部分是万载县马步乡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实证研究。这一部分对调查地进行了简单介绍,说明了样本的选择和研究过程,简单分析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的有利条件,重点分析了留守儿童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第四部分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对策,主要包括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提高父母素质,加强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投资农村职业教育等。
其他文献
祠堂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是人们研究中国农村社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进入二十一世纪,曾经受到打击甚至遭到摧毁的祠堂在农村特别是在江西吉安的广大农村复兴起来了,这是农村出现
本研究探讨心理助人工作者的共情、情绪调节方式和替代性创伤的关系。研究采用治疗者信念量表(TBS)、中文版人际指针量表(IRI-C)、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对心理助人工作者施测,共
家庭教育特别是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对个体一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作用。在现实的家庭教育情境中,所有的父母都是在通过自己有意或无意言行在对成长中的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
大学的理念最主要是通过课程来体现,而课程要得以诠释最主要依赖于教师,为了传承大学的理念,教师与课程的研究逐渐引起重视,但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关注到教师课程意识对于大学课程
玩具是幼儿探索人生和世界的第一本“教科书”。鲁迅先生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玩具不仅能给幼儿带来快乐,还能锻炼幼儿的体魄,训练幼儿的感觉器官,从
教学行为作为教学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是以经验的形式存在于教学研究之中,没有形成独立的、专门的研究领域。直到20世纪中期,随着教育教学改革深入,研究者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