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Oct4表达的化合物筛选及其维持干细胞干性作用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ia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因其独特的性质在疾病治疗、再生医学、发育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尽管干细胞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已久,但干细胞治疗仍然面临着细胞数量不足、体外培养易于分化等问题,影响干细胞的临床应用。鉴于目前利用添加条件培养基、血清替代物、生长因子等培养方法存在成分不明、性质不稳定、价格高昂等问题,有必要筛选价格低廉、性质稳定的小分子化合物以维持干细胞的多潜能性。Oct4基因是干细胞干性调控的最重要因子,其表达水平的变化直接影响干细胞的干性。因此本研究旨在筛选能通过促进Oct4基因表达来增强干细胞干性的小分子化合物,以作为干细胞二维培养的培养基添加剂,同时为重编程诱导剂的开发奠定基础。本研究首先以p EZX-MT01-Oct4-3’UTR荧光素酶报告质粒转染的细胞为筛选模型,筛选能够在转录后水平上提高Oct4基因表达的小分子化合物;之后通过探究化合物对干性因子表达及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找到能够促进干细胞干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最后对得到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机制研究。1.对Oct4的表达具有转录后调控作用的化合物初筛为寻找能从转录后水平调控Oct4基因表达的化合物,以p EZX-MT01-Oct4-3’UTR荧光素酶报告质粒转染的细胞为筛选模型,对实验室购买的627种已上市药物进行初步筛选。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有66种药物都能明显促进荧光素酶的活性。提示这些化合物可能在转录后水平促进Oct4的表达。2.对Oct4的表达具有转录后调控作用的化合物复筛为寻找能真正靶向作用于Oct4 m RNA 3’UTR的化合物,分别将p EZX-MT01-Oct4-3’UTR或p EZX-MT01与p CMV-?-gal质粒共转染入细胞,之后分别加入初筛获得的目标化合物进行刺激。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化合物A8-61、A8-66、2A1-20、2A2-52、2A3-6、2A2-11能够明显增强荧光素酶的活性,说明它们可以特异靶向Oct4m RNA3’UTR。3.目标化合物对Oct4表达的影响Oct4蛋白的表达量是最终影响干细胞干性的决定因素。因此我们选取胚胎癌细胞P19作为靶细胞,检测目标化合物对Oct4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化合物2A1-20、2A2-52、2A3-6不能促进P19细胞中Oct4蛋白的表达,而A8-61、A8-66、2A2-11则可以增加P19细胞中Oct4蛋白的表达,提示这些化合物可能对干细胞的干性具有调控作用。4.目标化合物的无毒浓度分析为探究化合物A8-61、A8-66、2A2-11对P19细胞干性的影响,我们对不同浓度的三种化合物处理过的P19细胞进行细胞活力测定,确定IC10时化合物的浓度,并用低于IC10时的浓度研究化合物对P19细胞干性的影响。MTT检测结果表明,化合物A8-61、2A2-11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对P19细胞不具有毒性作用,化合物A8-61在40?g/m L时显著促进P19细胞增殖,化合物A8-66的IC值为7.644+0.182。5.目标化合物对干性因子Oct4、Sox2和Nanog表达的影响根据无毒浓度测定结果,我们选取了2.5?g/m L和5?g/m L作为研究三种化合物对P19细胞干性影响的实验浓度。WB检测结果显示,化合物A8-61、2A2-11在2.5?g/m L和5?g/m L时均能促进Oct4、Sox2和Nanog的表达,而化合物A8-66只在5?g/m L时促进Oct4、Sox2和Nanog的表达。6.目标化合物对P19细胞自我更新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化合物A8-61、A8-66、2A2-11均能促进P19细胞多潜能因子的表达,是否三种化合物也能不同程度地促进P19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呢?为阐明此问题,我们联合使用平板克隆培养方法和碱性磷酸酶染色法来探究P19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化合物A8-61、2A2-11在2.5?g/m L和5?g/m L时均能促进P19细胞克隆的形成,而化合物A8-66只在5?g/m L时增强P19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7.目标化合物维持P19细胞干性的信号通路研究为更好地了解化合物是如何促进P19细胞干性的,我们对化合物处理过的P19细胞进行干性相关信号通路研究。我们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化合物处理P19细胞后干性相关通路PI3K/AKT、MEK/ERK关键因子的变化。结果显示,化合物A8-61在2.5?g/m L和5?g/m L均可促进AKT的磷酸化,提示2.5?g/m L和5?g/m L的A8-61可以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来起到促进P19细胞干性的作用。化合物2A2-11可以促进PI3K和AKT的磷酸化,同时抑制ERK的磷酸化。提示2A2-11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负向调控干性的MEK/ERK信号通路来促进干细胞干性。综上,本研究从627种上市药物中筛选出3种能够在转录后水平上促进Oct4表达并增强P19细胞干性的化合物,且初步探讨了其中二种化合物促进P19细胞干性维持的机制。本研究为体外大量扩增干细胞提供新的添加剂,同时为重编程诱导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年龄因素常被用于解释鸟类生活史不同阶段的繁殖差异,然而,小型鸟类寿命短且易受扩散等因素影响,标记跟踪困难,导致与年龄相关的研究较少。研究组前期利用环志对白眉姬鹟成鸟和雏鸟进行了多年持续标记跟踪,发现其具有栖息地忠实性,且同一标记个体多次被重捕。2019-2020年3-7月,以左家自然保护区内的白眉姬鹟为研究对象,结合组内前期数据,以重捕次数作为其相对年龄,将其划分为1龄、2龄和2龄以上三个年龄组,
天山鸢尾(Iris loczyi Kanitz),隶属于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 L.),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中亚等地区的草甸、草原、沙漠砾石地。天山鸢尾对高寒、高海拔地区的气候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在冰川运动影响的恶劣气候环境下得以幸存,是研究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地理模式的好材料。进一步探究第四纪气候波动对青藏高原现今植物分布格局和种群进化历史的影响,为青藏高原的
翅型分化是昆虫对生存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机制,在昆虫中普遍存在,主要包括“天生型翅二型”和“落翅型翅二型”两种。目前有关翅型分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天生型翅二型”昆虫,而关于由落翅造成“翅二型”现象的昆虫研究相对较少,不同环境条件对昆虫落翅规律的影响尚不清楚。昆虫的翅型分化是其为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生存应对策略,探究影响昆虫翅型分化的环境因素对理解昆虫适应性进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落翅型翅二型”家蟋
学位
领域是维持动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资源,导致种内和种间领域竞争频繁发生。领域信号能够减小身体冲突,降低领域防御的成本,其中声信号是最为常见的领域信号。在动物界,通过社会叫声识别入侵者和邻居十分普遍。在青蛙、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中,接收者能够根据听到的叫声判断领域内邻居、领域外邻居和陌生个体,并随之调整行为反应。然而,关于领域叫声的种间识别与响应研究主要集中于青蛙、鱼类、鸟类和灵长类动物。蝙蝠作为高度群
木聚糖酶在木聚糖类化合物的转化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但目前发现的木聚糖酶以中性酶居多,很难适应造纸、饲料等行业高pH的反应条件。利用蛋白质工程手段对木聚糖酶进行改造和修饰被认为是获得碱性酶源的有效方式,而其前提是要了解碱性木聚糖酶的耐碱机制,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实验室前期研究的来源于嗜碱细菌Cellulomonas bogoriensis的碱性木聚糖酶Xyn466为研究对
类固醇激素是一类内分泌干扰物,其在极低的水平就能导致生物体的性别比例失调、生殖能力下降和引起癌症等一些不利影响,因此环境中类固醇激素污染问题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利用微生物降解类固醇激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包括类固醇激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别、降解条件的优化、降解动力学等的研究,但传统的类固醇转化细菌生长速度较缓慢、培养环境要求高,不利于工业大规模培养,因而限制了其环境修复的应用
大脑皮层的发育经历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极化,有丝分裂后神经元的正常迁移和准确定位,新生神经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迁移和定位,对大脑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在脑发育过程中出现紊乱,会导致自闭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等一系列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因此,研究大脑发育的生理过程和相关机制,对于我们在临床上解决相关的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是一类调节人体多种生理活
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在整个生物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具有固着生长的特性,植物需要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其中包括不利于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胁迫环境。胁迫因素包括以下两大类:其一为生物胁迫,包含病原体感染和食草动物摄食等;其二为非生物胁迫,包含干旱、高温、寒冷、营养缺乏、盐碱及土壤中铝、砷、镉等重金属污染等。干旱胁迫是一种普遍的非生物胁迫,严重制约了植物的生长。植物通过气孔改变水分蒸发速率从而
生物体一直处在外界环境因子和自身代谢活动产生的活性氧(ROS)环境中,当细胞内的活性氧含量超过自身的清除速度时,就会形成氧化应激,造成蛋白质、脂质及DNA损伤,但作为遗传物质的DNA的损伤最为致命。DNA的4种碱基中鸟嘌呤的氧化还原电势最低,最易被氧化成8-oxo G,可通过OGG1起始的碱基切除修复途径来修复损伤。虽然鸟嘌呤极易被氧化,但脊椎动物启动子区72%的基因都是富含GC的。近年来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