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股利分配影响的实证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股权激励已被发达国家广泛运用。在我国,股权激励虽起步较晚,但随着《L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的出台以及相关政策的配套实施而得到较快发展,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试图通过股权激励建立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共享与约束机制,促进公司长期稳健发展。然而,根据国内众多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并未达到应有的效果;产生了高管辞职套现、股权激励导致公司严重亏损等负面效应。究其原因,一是股权激励在我国发展时间尚短,上市公司经验不足,在契约设计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二是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实施股权激励所要求的理想条件,如发达的资本市场、有效的经理人市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备的法律体制等。这均为高管的自利性调控和操纵提供了空间。实务中,我国宣告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以下简称“激励公司”)在公布激励方案后,往往随之分配现金股利或组合分配(现金股利与转增或送股相结合)。而股权激励对象中很大一部分既是负责公司运营的高管,又是董事会成员,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与决策权掌握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手中;非董事会成员的那部分高管也有能力影响股权激励契约的设计、股利分配政策,并且有条件利用自身权力寻租。因而有理由推测,激励公司的股利分配变化很可能受到了公司高管获授股权的影响。本文采用了文献综述法、回归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探究在获授股权激励的前提下,高管参与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时的行为选择。文章选取我国沪深两市中自2006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公告A股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总结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现状和股利分配状况,并详细研究了在股权激励背景下,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依托于股权激励与股利分配的相关理论、影响因素以及股权激励影响股利分配的内在机理,建立了联立方程模型,探究既作为股权激励对象、又参与股利分配决策的这部分高管是否有可能制定使自身股权激励收益最大的股利分配政策以获得更多非努力性股权激励收益,削弱股权激励效头,甚至损害股东利益。根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在推进股权激励过程中减少高管投机行为的相应措施。目前我国学术界对股权激励对公司行为、尤其是股利分配行为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研究股权激励的实施对股利分配的影响,对国内股权激励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有益补充,为解决我国股权激励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股权激励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提供决策支持、为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法规提供现实依据;对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增强企业整体运行效率和竞争力、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政府与高校契约型关系是按照契约精神要求围绕彼此责、权、利合理配置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治理模式。从其特性看,它是一种非完全契约,经常以非正式契约的形式出现,而且是行政契
<正>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旗手李炳亭认为,高效课堂注重"三性",即高效性、生成性、解放性,其中生成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标准和主要的抓手.学习目标的达成不是完全由
<正>当前,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当口,集团上下都在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按照年初国家局提出的"卷烟上水平、税利保增长"的中心
近年来,银行代理保险这种混业经营模式已全面铺展开,金融一体化也在迅速成长壮大,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销售市场环境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目前,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在不断加强,商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趋势。我国服务业也实现了
如今,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基本普及,也已经成为了他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段时间以来,研究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影响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但大学生的哪些网
1984年,我国做出了设立经济开发区的重大战略决定,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9年。与29年前相比,现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了很大的增加和提高,尤其是在吸引外资、引进先
农业科技园区是在有限的区域内,通过将先进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及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技术展示、推广和人才培训的基地;循环农
学术期刊出版是学术交流不可或缺的环节。纸质期刊出版的“用户付费订阅”商业模式在传统的学术交流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数字网络环境下,“用户付费订阅”模式遭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