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配建保障性住房调查分析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zfx_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的房价居高不下,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买不起房”、“租不起房”的现象愈演愈烈。面对如此的现状,不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人员,高昂的房价让很大一部分人望而却步,就连一些白领和公务员都难以应付,更何况是外来打工或者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等低收入和中低收入人群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98年开始,北京市就建立了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低收入和中低收入人群可以购买或租赁政府提供优惠的保障性住房。但是经过几年的建设,早期的保障性住房出现了很多的弊端。在规划层面上主要问题是选址过于城市边缘化,具体表现为交通不便,职住分离,居住分异、配套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等等。在总结了早期的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从2007年起,北京市提出了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配建保障性住房的政策。这一政策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被保障人群对生活、居住和工作的要求,还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促进城市的协调发展。然而,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并未完全的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是规划选址的困难。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区和次中心区,很难找到空置用地新建保障性住房项目。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这两年北京市又提出了加建和回收这两种扩充房源的新方向。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确定具体配建房源的规划选址思路就变得极为关键。鉴于此,本文将如何科学合理地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配建保障性住房作为研究课题,首先从理论上对沿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配建保障性住房进行了探讨;其次通过对北京市被保障人群的调研,分析出影响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因素;再通过对北京13号地铁线沿线典型站点的实际调研,切实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在站点1000m范围内的实际建设和分布情况;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出每个影响指标所占的权重值,进而评价得出了最合理的配建站点,并对各站点提出了优化的建议和策略;最后,运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加以模拟,再结合保障性住房的配建原则和调研来的实际建设状况,在最合理的配建站点知春路站点周边模拟得出了可配建保障性住房的具体地块。
其他文献
快乐情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是照亮学生心灵的明灯,是引导学生探索的路标,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摇篮,是开启学生道德的钥匙。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快乐情感是提高语文实效、促进
传统的信息系统是基于单核处理器而研发的,如何充分利用多核处理器资源,如何将并行处理技术引入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介绍了面向共享内存的多处理器、多线程并行编程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村庄规划面临诸多困惑和挑战,浙北水网地区村庄用地布局出现了村庄空间分布集中化、用地功能多元化、道路交通密集化的特点。通过对上述趋势的分析与概括,
吉林省延边龙井市东山实验小学创建于1915年,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文化名校。学校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发扬传统教育优势,秉承“诚信文明,知行合一”的校训,坚持“为学生成材
【正】 文学首先是一种语言现象。作家既运用语言来构思形象,又通过语言来完成他所构思的形象;同样,读者也是首先通过对作品语言的解码来接受文学的。无怪乎古今中外的作家在
在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管理年会上,原国家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现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回答“2015年教育的‘新常态’是什么”这个问题时,他说,教育现在更需要的是回归、平静和踏实,而不需要运动、创造和花样。  教育要进入“新常态”,就要用平常心看待教育的“新常态”。回归教育的本质,回到教育的原点和终点,关注生命,培养有幸福感的人,培养良好习惯,为学生的成长助力。每一所学校,都要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