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在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rotracted bacterial bronchitis,PBB)诊断及临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住院并诊断为PBB的病例共178例,收集临床资料、常用实验室检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培养、细胞计数等,应用支气管镜下气道分泌物(Bronchoscopic secretion,BS)评分系统对支气管管腔内分泌物定量评估,并根据BS评分将所纳入病例分为非脓性支气管炎组、脓性支气管炎组,分析其与气道细胞计数和微生物学的关系。
结果:
1.一般资料178例中,男性117例,女性61例,男女比例为1.92:1。按照BS评分系统将所有纳入病例分为非脓性支气管炎组73例,脓性支气管炎组105例。年龄中位数36月,以~3岁组例数最多,占47.2%(84/178),其中~14岁组发生脓性支气管炎的概率较高,二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前病程中位数2月,最长者入院前已有咳嗽48月。入院前多数已使用过抗菌药物治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制剂口服占33.1%(59/178)。27.5%(49/178)存在合并症,以合并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多见。
2.临床表现所有儿童均表现为湿性咳嗽,45.5%(81/178)存在晨起、夜间咳嗽加重的情况。本研究中咳嗽伴喘息者54例(30.3%)。经入院时体格检查,肺部听诊均表现为两肺呼吸音粗或伴痰鸣音、哮鸣音,7例(3.9%)咽后壁可见滤泡增生,6例(3.4%)咽后壁可见分泌物。
3.常用实验室检查非脓性支气管炎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2.2±3.4)mg/l,白细胞计数(10.3±3.7)×109/L;脓性支气管炎组CRP(2.3±3.8)mg/l,白细胞计数(9.9±3.9)×109/L,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不同年龄段的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3例存在免疫功能低下,1例存在高免疫球蛋白(IgE)血症。
4.支气管镜检查
4.1BS评分3-4级或无气道绿色脓性分泌物者73例,归为非脓性支气管炎组;5级及以上且支气管镜下见绿色脓性气道分泌物者105例,归为脓性支气管炎组。
4.2镜下表现本研究所有纳入病例均行支气管镜检查,合并气管支气管软化(Tracheobronchomalacia,TBM)者7.9%(14/178例),分布于~3岁年龄段组为主(71.4%);合并其他呼吸道畸形者4.5%(8/178例);有黏液栓形成者4例,均分布于脓性支气管炎组,但二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3BALF检查二组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比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非脓性支气管炎组(0.44±0.33),脓性支气管炎组(0.68±0.27)。二组符合严重嗜中性粒细胞定义比率分别为脓性支气管炎组89.5%(94/105例),非脓性支气管炎组58.9%(43/73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8.1%(50/178),二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ALF检出细菌前三位为肺炎链球菌17例(34%),卡他布兰汉菌16例(32%),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12例(24%)。其中非脓性支气管炎组检出肺炎链球菌3例,脓性支气管炎组14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5.治疗41.6%(74/178例)入院后接受静脉抗菌药物治疗,头孢曲松72例,头孢哌酮舒巴坦2例,咳嗽均好转但无完全治愈者;出院后接受口服抗菌药物为主,92.7%(165/178例)例接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混干悬剂口服治疗,选择二、三代头孢菌素者5例、选择大环内酯类者8例;关于合并症及其他辅助治疗,89例接受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15例接受二代抗组胺药,3例辅以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结论:
1.PBB支气管镜下改变以化脓性改变为主,不同年龄PBB的支气管镜下表现有一定差异,年长儿童出现化脓性改变的几率增多。
2.支气管镜下BS评分系统能够对儿童支气管镜下气道分泌物定量,有助于PBB的临床分型。
3.PBB儿童若在学龄期发病、支气管镜下发现绿色脓性分泌物、BALF病原菌检出肺炎链球菌,提示支气管中性粒细胞炎症较严重。
探讨支气管镜在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rotracted bacterial bronchitis,PBB)诊断及临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住院并诊断为PBB的病例共178例,收集临床资料、常用实验室检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培养、细胞计数等,应用支气管镜下气道分泌物(Bronchoscopic secretion,BS)评分系统对支气管管腔内分泌物定量评估,并根据BS评分将所纳入病例分为非脓性支气管炎组、脓性支气管炎组,分析其与气道细胞计数和微生物学的关系。
结果:
1.一般资料178例中,男性117例,女性61例,男女比例为1.92:1。按照BS评分系统将所有纳入病例分为非脓性支气管炎组73例,脓性支气管炎组105例。年龄中位数36月,以~3岁组例数最多,占47.2%(84/178),其中~14岁组发生脓性支气管炎的概率较高,二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前病程中位数2月,最长者入院前已有咳嗽48月。入院前多数已使用过抗菌药物治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制剂口服占33.1%(59/178)。27.5%(49/178)存在合并症,以合并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多见。
2.临床表现所有儿童均表现为湿性咳嗽,45.5%(81/178)存在晨起、夜间咳嗽加重的情况。本研究中咳嗽伴喘息者54例(30.3%)。经入院时体格检查,肺部听诊均表现为两肺呼吸音粗或伴痰鸣音、哮鸣音,7例(3.9%)咽后壁可见滤泡增生,6例(3.4%)咽后壁可见分泌物。
3.常用实验室检查非脓性支气管炎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2.2±3.4)mg/l,白细胞计数(10.3±3.7)×109/L;脓性支气管炎组CRP(2.3±3.8)mg/l,白细胞计数(9.9±3.9)×109/L,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不同年龄段的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3例存在免疫功能低下,1例存在高免疫球蛋白(IgE)血症。
4.支气管镜检查
4.1BS评分3-4级或无气道绿色脓性分泌物者73例,归为非脓性支气管炎组;5级及以上且支气管镜下见绿色脓性气道分泌物者105例,归为脓性支气管炎组。
4.2镜下表现本研究所有纳入病例均行支气管镜检查,合并气管支气管软化(Tracheobronchomalacia,TBM)者7.9%(14/178例),分布于~3岁年龄段组为主(71.4%);合并其他呼吸道畸形者4.5%(8/178例);有黏液栓形成者4例,均分布于脓性支气管炎组,但二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3BALF检查二组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比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非脓性支气管炎组(0.44±0.33),脓性支气管炎组(0.68±0.27)。二组符合严重嗜中性粒细胞定义比率分别为脓性支气管炎组89.5%(94/105例),非脓性支气管炎组58.9%(43/73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8.1%(50/178),二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ALF检出细菌前三位为肺炎链球菌17例(34%),卡他布兰汉菌16例(32%),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12例(24%)。其中非脓性支气管炎组检出肺炎链球菌3例,脓性支气管炎组14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5.治疗41.6%(74/178例)入院后接受静脉抗菌药物治疗,头孢曲松72例,头孢哌酮舒巴坦2例,咳嗽均好转但无完全治愈者;出院后接受口服抗菌药物为主,92.7%(165/178例)例接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混干悬剂口服治疗,选择二、三代头孢菌素者5例、选择大环内酯类者8例;关于合并症及其他辅助治疗,89例接受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15例接受二代抗组胺药,3例辅以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结论:
1.PBB支气管镜下改变以化脓性改变为主,不同年龄PBB的支气管镜下表现有一定差异,年长儿童出现化脓性改变的几率增多。
2.支气管镜下BS评分系统能够对儿童支气管镜下气道分泌物定量,有助于PBB的临床分型。
3.PBB儿童若在学龄期发病、支气管镜下发现绿色脓性分泌物、BALF病原菌检出肺炎链球菌,提示支气管中性粒细胞炎症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