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80年代初中国开始经历快速城市化阶段。如何适应快速城市化、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是中国行政区划必须面对的迫切问题。合理适时的行政区划改革,不仅会提高地方行政效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而且还会有效化解二元社会问题,推进政府职能转换,建设服务型政府、有限责任政府。通过对国内外快速城市化地区行政区划改革的比较研究,发现快速城市化时期行政区划发展趋势和共同规律,揭示中国行政区划体制存在的问题,可以为中国行政区划进一步改革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参考。
本文基于市场经济发达、行政体制相对稳定的一些大国在行政区划调整方面的文献,总结现代行政区划的模式、成因,以及快速城市化后行政区划的相似特点;通过对中国快速城市化地区行政区划改革过程、驱动力、行政区划规模尺度变化及其对地区行政效率和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实证研究,初步提出行政区划调整的基本分析模型,预测全国各地区行政区划将来变化趋势,最后对快速城市化地区行政区划改革提出初步设想和建议。
研究发现,区域尺度行政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一般乡镇的重要性在现代时空条件下开始下降;基本尺度行政区平均人口规模(即县级行政区平均人口规模)经过快速城市化后趋向同一性。中国快速城市化地区行政区划改革趋势符合国际潮流。研究还发现区域的行政区划层级多寡直接与区域的人口面积规模相关,当区域人口面积规模超过一定值时,减少行政区划层级不可行。
从层级上看,广东快速城市化地区地、县、乡镇三级行政区的重要性正发生改变。由于日常生活圈扩大,需要地级行政区提供的区域性(即跨越县级行政区)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越来越多;监管县级单位、协调中心镇建设客观上需要地级单位执行。标准县级行政区适合提供与居民密切相关的各类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均衡配置基本公共资源是快速城市化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适当调整规模过大的县级行政区,合并过小的乡镇,升格人口规模聚集过大的乡镇可能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