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氯丙酸是合成农药、染料和农林化学品的重要中间体,然而只有光学活性的2-氯丙酸合成的产品才具有较高的生理活性或药理作用。传统制备工艺都是由2-氯丙酸及其酯外消旋体为原料合成的农药和医药中间体,由于其含有低效或无效或有毒副作用的对映异构体,不仅活性较低,而且会加剧环境污染。因此,研究如何高效地获取光学活性的2-氯丙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氯丙酸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猪胰脂肪酶(PPL)和解脂酵母脂肪酶(CLL)催化对映选择性酯水解反应制备该化合物的基本规律,确定了酶促拆分的最佳反应条件。为了克服游离酶催化的一些不足之处,将游离酶固定在载体上,寻求最佳的脂肪酶固定化方案,并将固定化酶应用于2-氯丙酸酯的拆分。最后对2-氯丙酸酯进行手性色谱分离,并对色谱拆分机理作了一定的探讨。实验结果表明,PPL和CLL水解拆分获得2-氯丙酸的主要构型是正好反向的,进一步研究了脂肪酶的微环境对其拆分的影响,得出PPL和CLL的催化活性和对映选择性与2-氯丙酸酯的醇单元链长有关,在水解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下酶获得最高的催化活性,且在低温范围下酶的对映选择性较高。底物浓度的增加对反应的转化率以及产物的光学纯度均有抑制现象;而酶量加大在提高反应速率的同时由于缩短快慢反应的差异也使反应的选择性下降。筛选出以硅藻土为载体,载体涂布固定法制备固定化脂肪酶CLL,确定较佳的固定化条件为缓冲液pH7.2~7.6,浓度0.1mol/l,酶:载体=1:2,20~25℃下固定4~6h得到的固定化酶具有较高的水解活力,且固定化酶的酸碱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游离酶均有所提高。将固定化酶应用到催化拆分外消旋2-氯丙酸酯的反应中,固定化后仍保持了游离酶的催化拆分优势,当转化率≤50%时,仍能获得很高的对映体过量值,达到91%以上。将固定化酶用于催化水解反应的全过程来看,循环3次固定化酶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酶活达84.1%。最后对2-氯丙酸酯在七(2,3-二-O-甲基-6-叔-丁基二甲基硅烷)-β-环糊精(CycloSil-B)固定相的气相色谱上直接手性分离,将色谱保留参数lnα对1/T作图,得到拆分过程中的热力学数据,对拆分过程的熵焓补偿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2-氯丙酸酯在CycloSil-B柱上存在熵焓补偿关系,说明上述化合物在该固定相上的拆分机理或主导拆分机理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