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3年,英国学者F·R·利维斯和丹尼斯·桑普森发表《文化与环境:培养批判的意识》,首次提出媒介素养教育,它是从保护传统文化的角度,批判以大众媒介为主的流行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冲击,培养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鉴别能力和批判意识。 媒介素养是指社会公众认知媒介、参与媒介、使用媒介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培养和提高社会公众认知、参与、使用媒介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其中,青少年、媒体从业人员和公职人员是重点。 我国的国情与西方不同,但面临的全球化和全媒体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是相同的,特别是苏东剧变以及我国自身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风险扑面而来,政府如何应对、媒体如何应对、大众如何反应?都成为当务之急。“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必然去占领。”只有掌握了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才能把握长远性、全局性、主动性,见微知著,执政党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亦成为执政兴国的重要战略任务。 众所周知,媒介是把双刃剑,它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信息财富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如网络炒作、网络噪音等屡禁不绝,如何趋利避害?这里的关键是要看媒介的话语权有谁掌握、媒介主要是为谁服务。面对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有关方面在应对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时有点不知所措、有点力不从心,颇有点招架不住的态势,所以必须推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各方面特别是公职人员应对媒体的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新媒体条件下执政党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必须善于总结经验,全面设计,系统组合,开拓创新、讲究实效性,有的放矢方能确定预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