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意外妊娠、性病感染、性侵害等社会事件层出不穷,性/别教育的缺失,被认为是导致以上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职能部门、社会民众相继发声,认为普及性/别教育刻不容缓。由此,各地性/别教育的服务需求量不断增加,大中小学校、社区家长等群体通过课堂讲座、集训营会系列形式,在多种教学场景中积极组织开展相关主题的宣传活动。笔者长期关注并参与儿童青少年性/别教育议题的研究实践,在服务推进过程中发现,受到社会环境和技术开发的有效推力,全国范围内性/别教育的专业性得以提升,标准化分类愈加精细,社会已经能够认可性/别教育的关键作用。但纯粹的发声和倡导无法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仅对特定现象和人群的教育也不会弥补资材的短缺和师资的供不应求。而事实上,顶层的资源,尤其是在产品、人才等方面,目前无法下沉惠及到更大范围的受众,导致真正推动本土性/别教育服务的个人、甚至社会组织都寥寥无几。从整体视角来看,这是性/别教育无法对大量社会问题带来的风险挑战进行回应的关键所在。本文尝试以山东省内12地市参与性/别教育工作的17家一线公益组织的服务项目为研究,主要运用行动研究和比较分析的方法收集资料,以社会工作理论价值为指导,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与总结分析,呈现在地服务型公益组织开展性/别教育的真实生态;并从开展性/别教育的内容、路径、主体三个维度出发,梳理机构在探索性/别教育规模化实验的困境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结构化、可持续的问题解决方案。研究发现,公益组织落地推广性/别教育议题时,在内容上面临着专业化的内容和支持极度缺乏的现象,且对性/别教育的价值理念存在片面理解,进而增加了服务的实施难度;此外,由于渠道拓展受限、介入的路径单一,短频的授课方式也使得服务在常规运作方面受到影响;而公益组织作为开展性/别教育服务的主体力量,模糊不清的战略定位对机构的业务发展具有极大的干扰作用,加上志愿者师资人才短缺,也因此出现了授课质量参差不一的问题。上述困境的成因包括社会政策环境的影响、区域公益生态发展,以及机构战略管理规划等等。在对发展困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尝试对此提出针对性的改善策略,性/别教育不仅要构建起独立的保障政策,还应拥有相对完善而标准的课程体系;在服务实际落地的过程中,推广机构要因势利导,打通教育系统、政府部门、市场服务等多元渠道,借助外部资源流动和效益置换的运转实现自我造血,而内部协作网络的搭建则为机构之间提供了共享交流的平台;对公益组织自身而言,不仅要提升专业水准,强化机构的综合能力,组建一支可持续输出的高质量师资队伍也是确保人才培育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希望能够推动性/别教育专业化、系统化、规模化的多元蜕变,实现本土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合理转换,进而提升社会服务人力资源在性与性别教育方面的成长空间,促进性/教育走进每一个群体的日常服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