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结构传染病模型与血吸虫病的动力学行为研究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ter_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助微分方程模型来探索和分析传染病传播规律与控制策略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方法.近年来年龄结构的传染病模型和周期传染病模型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并取到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第二章首先介绍了传染病模型研究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其次对年龄结构传染病模型、血吸虫和脉冲微分方程模型动力学行为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概括,最后简单地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三章考虑到对易感者进行接种免疫与他的年龄有关,染病者的潜伏期与疾病的复发都与年龄有关等,这些关系都影响疾病的整个流行趋势,同时也考虑了非线性发生率对疾病流行趋势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具有免疫、潜伏和复发年龄连续依赖的SVEIR流行病模型.通过将其重新化成所谓的Volterra型积分方程,推导出了模型的基本再生数R0,证明了该模型解半流的存在性,光滑性,一致持久性,获得了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通过构造适当的Lyapunov函数,证明了模型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如果R0<1,那么无病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如果R0>1,那么地方病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最后,两个数值例子验证了我们的理论结果的正确性.第四章血吸虫病在中国是一种由寄生虫-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引起的寄生虫病,仍然是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其在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江西、四川和云南等7个省依然流行.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关于湖北、湖南和安徽各省(湖泊和沼泽地地区)的血吸虫病数据显示出其按季节周期波动.在每年的夏末秋初出现了病例的高峰,而在冬天则出现了病例的低谷.通过认识疾病的寄生虫生活史和考虑这种周期现象,我们构建了一个具有周期感染的确定性模型,推导出了该模型的基本生数R0,讨论了该模型的无病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和模型的持久性等动力学行为.并利用该模型对湖北血吸虫病的月数据进行了拟合,研究了像湖北、安徽和湖南这些湖泊和沼泽地区血吸虫病的季节性动态传播规律,通过对模型的主要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高危人群的治疗、改善环境卫生、卫生教育和消灭钉螺是这些湖泊和沼泽地区血吸虫病的有效控制措施.第五章为了对害虫进行综合防治策略的探索,本文提出了一种食饵具有疾病的双重脉冲控制的捕食-食饵一般模型.通过使用Floquet理论、脉冲微分方程的比较定理和动力系统的持久性理论得到了如果阈值R0<1,那么易感害虫灭虫周期解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如果R0>1,则该模型是持久的.数值例子不仅说明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而且表明当模型是持久的时,它可能具有唯一的全局吸引的T-周期解.
其他文献
“多读多写,以读促写”自古以来就受到广大语文教育学家的青睐,近些年以来,“以读促写”教学策略也受到了语文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虽然在很多研究中提到了“以读促写”的教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苏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中共苏州市委的正
报纸
建立了舒血宁注射剂中16种黄酮及4种萜类内酯同时定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并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同时测定了不同厂家舒血宁注射剂产品中上述20种化合物的含量。注射
文化旅游指南虽“小”,但提供了一扇窗口,透过它,能看到一个地方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可以反映其文化魅力、城市活力。西藏作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旅游胜地,得天独厚的资源自
报纸
采用复合材料细观有限元分析方法,并借助先进循环塑性本构模型的有限元实现,对颗粒性态的随机性对SiC颗粒增强6061Al复合材料棘轮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采用随机
[目的]观察香菇多糖和灰树花多糖对小鼠代谢指标及反应肝脏功能的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小鼠体重、饮水量、进食量及排泄量进行观察,探讨香菇多糖和灰树花多糖对小鼠代
目的明确姜黄素对与A549细胞共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姜黄素在防治肺纤维化方面可能的作用机制,寻求姜黄素干预肺纤维化的具体靶点。方法将利用
为探索不同海拔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烤烟西柏三烯二醇含量动态变化的差异,采用气质联用方法,研究了毕节地区金沙县(海拔840 m)、大方县(海拔1 430 m)、威宁县(海拔2 100 m)3个不同海拔
学术期刊是传递科研成果、展示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科学研究人员交流经验和学习的平台,因此,对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由于同行专家
灾害,亘古及今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汉代自然灾害的种类颇多,频发度高.从史料记载上看,两汉时所发生的自然灾害以水灾、旱灾、地震为主,东汉时自然灾害总数明显比西汉时多,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