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林顿与共和主义传统 ——《大洋国》解读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w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和主义是西方重要的政治传统,从古罗马以降,罗马共和国对共和主义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自罗马帝国之后,虽然出现过威尼斯、佛罗伦萨等中世纪城市共和国实践,但是君主制是西方中世纪政体模式的常态。一直以来,共和政体被认为不适用于大国。直到1789年美利坚的建国,尤其是法国大革命之后,共和政体才成为了现代国家的主要模式。从中世纪的城市国家到美国和法国大革命后建立的现代民主主权国家期间,17世纪50年代的英格兰共和主义处于共和主义传统的转折时期,涌现出一批重要的共和主义思想家,哈林顿就是其中最有创见的一位。作为共和派内部的反对派,哈林顿驳斥当时的英格兰共和国为寡头政治,并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替代性方案,即《大洋国》。但是,哈林顿的理论在英国王位空缺时期并没有成为主流,而是通过新哈林顿主义对美国产生了影响。他在17世纪政治思想史上笼罩在霍布斯和洛克的阴影之下,所受到的关注也远不及二者。在二战之前,对哈林顿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社会经济史领域。二战后,随着剑桥学派对共和主义的复兴,哈林顿逐渐作为一位17世纪重要的政治思想家而重新被解读。其中,波考克的研究对复兴哈林顿的思想起了关键的作用,他把共和主义的根基回溯到英格兰的思想,从英格兰的思想回溯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和古典政治哲学,并将哈林顿视为共和主义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基于哈林顿在共和主义传统上所处的特殊地位,本文选取《大洋国》为研究文本,全面梳理哈林顿的共和理论,试图对其共和理论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组成,引言部分介绍选题缘由和国内外的哈林顿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正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17世纪英格兰内战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哈林顿写作《大洋国》的主要意图。一方面,概述哈林顿的共和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理论渊源。内战后,克伦威尔建立了一个共和国,但实际上它是下议院的统治。哈林顿认为这个一院制共和国是寡头政治,并坚持主张建立一个民众政府,而《大洋国》就是他提出的替代性方案。另一方面,简介《大洋国》的写作历程,探究哈林顿写作《大洋国》的主要意图,为理解哈林顿和《大洋国》提供具体的历史语境。第二部分,阐述建立共和国的理论基础。在《大洋国》的绪论部分,哈林顿使用大量篇幅论述政府的原理。他继承了古希腊—罗马世界的混合均衡原理,并受了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共和主义实践与理论的启发,提出产权均势原则和权威原则。首先阐述产权均势原则,该原则解释了财富与权力之间的特殊关系,根据该原则,哈林顿极力主张英国建立共和国。其次论述权威原则,权威原则是一种内在的原则,以心灵的各种素养为基础,强调内心的遵从。哈林顿根据权威、理性和利益之间的关系,主张建立“法律的王国,而不是人的王国”,并通过辩论与选择之间的分工,推导出了两院制立法机构。第三部分,论述共和国的制度构建。首先阐述基本制度的构建,主要包括了选举法和土地法,这是创建两院制议会和轮流执政的法律基础;其次,论述具体制度的设计,主要围绕两院制议会展开论述;最后,探讨哈林顿的帝国思想,他在罗马模式和马基雅维里的影响下主张建立一个扩张型的海权帝国。第四部分,阐述哈林顿为政治思想史留下的思想遗产。首先,概述复辟前夕的哈林顿学说。复辟前夕,英格兰人围绕建立“另一院”的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哈林顿的学说被其追随者不同程度地运用到自己的政治主张中。其次,分析新哈林顿主义对美利坚建国的影响。哈林顿的思想在17世纪70年代经过新哈林顿主义者的修正而重新发挥作用,并在18世纪被亚当斯等建国一代的美国人吸收,从而影响了美国的政体模式。最后,探讨哈林顿和《大洋国》在共和主义传统上的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汉语热”的趋势不断上升,对外汉语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也在全面深入的发展。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学习最基本的途径之一。对于大部分外语学习者来说,阅读是他们扩大词汇量,尽快提高第二语言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是对阅读教学的一个有力补充。文本的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中高级阶段留学生的基本情况、阅读的兴趣、动机、内容、习惯、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结果发现,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在进行汉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是社会学的三大先驱人物之一,被称作“西方文明之子”。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一生涉猎广泛,著作颇丰。作为韦伯众多思想“元理论”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他思想复杂性的重要代表。韦伯本人身陷十九世纪初德国学界方法论之争的漩涡,他通过发表批判文章来阐明自己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思想。韦伯从区别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角度入手,然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本身就不是泾
在我国,农村剩余的女性劳动力已经成为留守农村的主要力量,在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农村留守妇女已经成为当前一个时期农业生产的一支主力军。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创业带动就业”氛围的带动下,农村地区的留守妇女掀起了自主创业的热潮。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村留守妇女在自主创业过程当中仍然普遍存在启动资金不足、主动意识不强
2014年民政部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民政系统各部门要积极支持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发展,加大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扶持力度,营造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社会环境。社会工作机构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是整合社会工作资源、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载体,是承接政府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托。发展社会工作机构,对于加强现代社会组织建设、促进转变政府职能、引
在海洋法和国际法中,历史性权利始终是一项重要权利。前几年由于南海仲裁案热度的提升,有关南海历史性权利的问题在国际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引起了广泛激烈的讨论。虽然历性权利及其相关问题在国际海洋争端和学者讨论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在有关历史性权利的构成和争端问题的解决上,理论界依旧众说纷纭。《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虽然建立了具有相对完整的海洋法体系规则,但即使是这样一个包罗万象的公约,也其涉及历史性权利相
社会责任感是高中生成长为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的核心品质,是中国传统价值的重要追求,是新时期高中生社会化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为规范的社会行为。2014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韩国、日本、美国共同开展的四国高中生价值观比较研究中发现,我国高中生部分存在社会责任感薄弱的现象。社会转型带来的新文化日益更新的环境,使高中生心理结构失调,个体主体意识变强,更重视个人价值而忽视社会共同利益。高中生不可避免的处在价值
中职学校校园物质文化是中职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展现学校特色、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物质基础。中职学校校园物质文化中吸收并体现企业元素、融合企业元素是最直接、最直观、最易显现的也是最能体现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天津市YS学校为研究对象,就中职学校校园物质文化体现企业元素的情况展开调查,并通过“中职校园物质文化”、“企业元素”两个主体的各自维度开展实地调查。经过梳理已有的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和较好地完成使命的必要条件,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改进。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的管理与支持,而当下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管理失范问题频发,这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因而,从学校管理角度思考学校如何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性策略就成为教育研究领域内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在对已有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从专业身份
本文从语音、汉字、词汇、语法和篇章五个维度就操练方式、时间、覆盖率、正确率等方面,采用教师访谈调查、课堂观察、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查了新疆师范大学中级汉语综合课课堂操练情况,调查内容包含受访学生的基本情况、中级综合课操练策略现状、留学生对综合课课堂操练的意愿等方面。研究结果发现,中级阶段的汉语综合课课堂操练过程中,教师和留学生普遍将词汇和语法的操练视为课堂操练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各中级班汉语综合课
《侵权责任法》第十二条的适用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面对多个侵权行为人,被侵权人在寻求救济,通过司法手段维护合法权益时,出于各种因素的考量,可能会选择向全部或部分侵权行为人提起侵权之诉。实践中,对于当事人的这种选择,有的法院尊重当事人的意愿,按照当事人的选择进行诉讼;但也有法院不允许当事人选择部分侵权行为人起诉,通常都会依职权追加其他侵权行为人参加诉讼。这些差异巨大的做法,仅从法律层面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