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调整,加之其他非体制方面的原因,使得就业问题成为社会转型期的突出矛盾之一。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显著冲击,外部需求下滑,经济增速放缓,企业执行紧缩的人事政策,用人需求大幅下降,使得本已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显雪上加霜。本文试图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作用的视角,建立关于不同专业类别、不同性别毕业生就业状况的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比较分析,探寻影响大学生就业和职业选择的因素,揭示影响大学生就业和职业选择的机理。研究发现:在人力资本作用方面,毕业生的学习成绩对其是否就业影响显著,学习成绩越好,就越容易就业;毕业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对自然科学类毕业生就业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学生干部任职等实践技能情况对人文社科类毕业生和女性毕业生就业正向作用显著,这可能和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相关;过多的兼职经历对于就业表现出负向作用,表明社会兼职需适度。在社会资本作用方面,社会网络资源对于毕业生就业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在网络顶端的作用方面;网络规模的作用在文科生模型和女生模型中得到验证,体现了异质的、不重复的信息对于就业的作用;父母、亲属等强关系联系人的社会地位在理科生模型和女生模型中对于毕业生的就业起到显著的正向影响,也部分证实了边燕杰等人提出的“强关系的力量”假说。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研究分别从毕业生、高校、政府等不同角度,提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政策建议:高校毕业生在维持必要的身份认同的基础上,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适度参与社会实践,积累人力资本,拓展社会资本;高校教育应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适时进行专业调整,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大学生知行统一,逐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就业市场,制定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政策,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信息监测、预警系统,引导大学生合理流动,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