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饮用水中多环芳烃的水平及致癌风险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料的不完全燃烧。PAHs因具有极强的三致效应即致癌性、致突变性及致畸性而被广泛关注。PAHs在环境中虽是微量的,但分布很广,几乎无处不在,人们能够通过大气、水、食物等途径摄入体内,是人类致癌的重要起因之一。某些PAHs属于最强的致癌物质,如苯并[a]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等具有强烈的致癌性或致癌诱变性。大连市是北方的工业城市,能源消耗以煤为主,PAHs的污染不容忽视。而饮用水PAHs的浓度水平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探讨饮用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水平及其致癌风险对PAHs的污染防治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本文考察了大连市水源地及居民饮用水中14种典型PAHs的浓度,并应用概率致癌风险分析方法评价居民饮用水中PAHs对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人群的致癌风险。结果表明,饮用水中基于苯并(a)芘的当量浓度为3 ng/L,低于国家标准。对儿童和青年,饮用水中PAHs引起的累计概率为90%的致癌风险分别为6.2×10<-7>和7.4×10<-7>,低于美国环保局建议的致癌风险值10<-6>,且性别间的差异很小;对成年人,累计概率为90%的致癌风险为1.7×10<-6>,饮用水中PAHs对成年人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并且女性大于男性。同时分析了影响概率致癌风险评价的主要因素,其中饮用水中PAHs的浓度的变化对致癌风险评价结果影响最大。
其他文献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是当前纳米材料科学领域的前沿和热点。在这些材料中,氧化物半导体纳米材料又受到了特殊的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形态各异的纳米结构被不断制备出来,更因为以这些纳米结构为原型的纳米器件在光、电、磁、热、传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ZnO纳米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掺杂对ZnO纳米材料进行改性,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ZnO纳米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以
地表水中存在的磺胺类抗生素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疗和养殖业废水、粪便堆肥和垃圾处理等途径,具有高有机浓度,高氨氮,高盐度,并且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等特点,环境中的抗生素会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抗性基因是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根源,长期存在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构成严重的威胁。本文以水体中含有的低浓度磺胺类抗生素为研究对象,制备材料、研究吸附效能、解析作用机制,为地表水体微量抗生素的快速吸附去除提供了
碳纤维密度低、比强度高,具有突出的耐热性能和化学性质,酚醛树脂作为粘结剂对碳纤维的润湿性良好,碳化层强度高且非常耐高温,在工程实践中以酚醛树脂碳结构连接碳纤维(C a r
初轧是炼钢和成品轧制的过渡环节,位于钢铁加工工序的前期,具体是压缩钢锭,改善钢锭质量,得到质量均匀、表面良好的钢坯的加工工艺。初轧机设备的加工尺寸直接关系到钢铁加工
硒是煤中易挥发元素之一。伴随煤炭的开采、利用,大量硒进入环境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从而影响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本次研究在全面收集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本次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