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旅游合同之合同目的及内容都具有强烈的精神利益属性,在合同实际履行中,旅行社实际给付严重不符合约定,即会导致旅游者精神损害。若旅游者基于精神损害这一法律事实就旅行社的违约行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便引发了如何明确其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依据及是否可通过违约责任的方式予以救济的问题。这是传统违约、侵权二元民事归责原则下无法应对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除绪论外将分为五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通过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合同之合同目的及内容都具有强烈的精神利益属性,在合同实际履行中,旅行社实际给付严重不符合约定,即会导致旅游者精神损害。若旅游者基于精神损害这一法律事实就旅行社的违约行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便引发了如何明确其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依据及是否可通过违约责任的方式予以救济的问题。这是传统违约、侵权二元民事归责原则下无法应对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除绪论外将分为五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通过司法案例的检索及典型案例分析,提出本文研究问题。实践中对于旅游合同中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判决结果各异,《民法典》的出台明确了违约之诉中某些情况下可一并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请求,然而对旅行社单纯违约行为之精神损害赔偿依旧未予以明确。第二部分,通过对旅游合同的分析,界定旅游合同的概念及特征。旅游合同是旅游者与旅行社订立的一方支付对价、一方给付综合性服务的合同,具有主体的特定性、目的的精神利益性、内容的整体性、履行的定期性等特有性质,这决定了它与承揽合同、混合合同存在不同之处,应承认其为一种旅游业兴起过程中的新型服务合同,并在民法立法中对其加以有名化。第三部分明确我国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及问题。立法上我国《民法典》及《旅游法》对此规定不甚明确,已有的相关司法解释则是在实体及程序两方面都予以否认;此作法违背了实践的需要、理论的自洽和价值的正当。第四部分比较学习德国、英国及美国的理论成果。其理论及立法是将旅游合同抽离,而更宏观地将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作为整体类型化问题而展开。笔者以旅游合同这一角度作为切入点分析两大法系典型国家的立法发展,明确适度承认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是大势所趋。第五部分笔者在立法体例、赔偿原则及适用方式上提出建议。可在合同编总则中通过损害赔偿条款的修改、在合同编分则中将旅游合同有名化,以在立法上明确旅游合同违约之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其他文献
人口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建国初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是人口繁殖过快。为了减缓人口的增长,我国正式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实施有效地减缓了人口增长速度,但也令我国人口结构逐渐失衡,进入了少子化和老龄化并存的阶段。在2016年1月,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来促进生育率的增长,以此来缓解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根据截至2019年的人口数据来看,二孩政策
本文通过溶胶凝胶合成、后续煅烧制备了颗粒尺寸小于100 nm的ZnGa2-x(Mg2+/Si4+)xO4:0.005Cr3+,yLi+(ZGMSO:Cr3+,Li+)(0≤x≤0.15,0≤y≤0.07)尖晶石近红外长余辉单晶颗粒,通过成分改变实现局域微观晶体结构调控、材料的近红外余辉性能优化,并成功开发出新型无稀土白光发射荧光粉。采用XRD、XPS、FE-SEM、TEM、TSL、UV-vis、F
<正>教师在实际落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要对教材中以及现实生活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资源进行有效应用以及开发,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达到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的目的,同时在多元化的社会之中还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不良信息的抵御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真正成长为爱国家、爱家乡、爱社会的社会主义新时期人才,为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转售价格维持是纵向协议的一种,不同于横向垄断协议,其既具有促进竞争的积极效应,也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反竞争效应。在规制转售价格维持的过程中,主要有本身违法原则与合理原则。这两项原则都是美国在反垄断司法实践中逐步创立起来的,是基本的、非常重要的竞争政策分析工具。实践中,本身违法原则适用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但它对转售价格维持行为一律禁止,可能会使一些没有那么强的反竞争效果的行为,甚至具有促进竞争效
任何一部法律的制定初衷都是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每一个未成年人都肩负着振兴民族和建设祖国的重任,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对一国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自始至终是每一个国家与社会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打击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也是每一个国家工作的重点。近几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发生比率呈上涨趋势,且低龄化和暴力化问题严重,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在社会上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纷纷落地,个人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均离不开电子数据的参与,和首次纳入法定证据类型时相比,电子数据的运用场景以及数量都得到大幅提升,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也显著提升。虽然最高人民法院于2019年发布了《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对电子数据的范围以及审查判断规则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但是我国目前关于电子数据的立法仍然过于分散,未能形成一
2016年4月,最高院颁布《关于开展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自此我国将把部分法院作为试点,开展家事审判改革工作,该项工作的时长为两年。反映出当时我国为跟紧社会发展的脚步,急需家事立法的形势。不同于一般的民事诉讼,家事诉讼更多地涉及到家庭内部隐私以及家庭成员的身份性利益,同时还关系到公共利益。所以在审理家事纠纷案件时,焦点不能只放在解决纠纷上,而应当更加注重情感的修复、亲情的维系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经营产品”的新型共享经济模式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共享经济整合了社会分散资源提高了物质的利用率,弱化了个人对物质的所有权而提高了物质的使用权。基于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的出行消费增加,出租车公司的垄断经营已经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进而限制了人们的出行。此外,社会经济的进步使网约车服务平台基于零工经济的理念问世,但是在网约车服务平台发展过程中,相关法律制度并不完善
虽然电子数据证据在立法上被确认为独立证据的时间较短,但是伴随我国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诸如移动互联网、信息通讯技术等的迅猛发展,电子数据的应用在我国民事审判案件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这使得电子数据在民事审判案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我国对电子数据的法律规定尚停留在抽象的概念界定以及笼统的普遍适用阶段,对于电子数据在具体案件中的认定始终未有具体的细化,以及区别于传统证据的特殊认定规则,这就导致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