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法回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十氢萘的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6963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膜分离技术回收挥发性有机物对于高性能产品的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传统工艺相比,它具有投资少、能耗低、使用方便和操作弹性大等特点。本文针对膜法回收某高性能产品生产中使用的高性能有机溶剂—十氢萘的工艺开展研究工作。 经过对比考察,本文选择了在本研究对象中具有稳定性的以聚四氟乙烯为支撑层的聚砜(PS)膜,设计了压缩冷凝—微孔膜分离实验流程。膜分离部分采用单管、逆流流型,对分离氮气和十氢萘混合气体作了实验和研究,考察了不同实验条件对分离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分离因子随压力、温度、气量及浓度的变化规律,考察范围为十氢萘浓度(1000~6000)×10-6;压缩压力:(0.2~0.4)MPa(绝);气量为(2~3.5)Nm3/h。实验结果可为进一步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本文首先进行了膜材料的选择,考察了醋酸纤维素(CA)、聚乙烯醇(PVA)、聚乙烯醇缩丁醛(PVA)、聚偏氯乙烯(PVDF)、聚丙烯腈(PAN)、聚砜(PS)、聚四氟乙烯(PTFE)、硅橡胶(PDMS)这些高分子材料,最终选择了在十氢萘和氮气的混合物体系中具有较好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以聚四氟乙烯为支撑层的聚砜(PS)膜为研究对象。连续3个月的试验表明,该膜的分离性能以及膜材料本身的物理及化学性质能保持相对稳定。 本文在压力为0.27 MPa、进口气浓度(250-340)×10-6条件下考察了膜通量和分离因子与气量之间的关系。分离因子和进气量的0.6118次幂成正比,这表明随着进气量的增加,分离效果变差。这可能是因为浓差极化的减弱使得分子量较小的氮气的透过速率与分子量较大的十氢萘气体相比增加幅度小的缘故。 本文在温度为-5℃、压力为0.27 MPa、气量0.30 m3/h的条件下,考察了配气浓度在(1200-6000)×10-6范围内变化时,分离因子与原始配气浓度之间的关系。分离因子基本不受原始气浓变化的影响。而随着膜分离器进口气体浓度的增加,分离因子随之减小,分离效率逐渐提高。 本实验测定了温度为-10℃、气量(0.25-0.28)m3/h条件下,高压侧压力与分离因子的关系。分离因子随着压力的提高呈线性增长关系。这主要是由于十氢萘和氮气的渗透系数随着压差增加而减小的程度不同造成的。 在恒定压力、气体流量和浓度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本文测试了不同温度下十氢萘的分离系数值。分离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是因为,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渗透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对于不同物质而言,随着温度的升高,易渗透物质的渗透系数的增加幅度低于难渗透物质的渗透系数的增加幅度。 当气量为3.5 m3/h时、压力为0.27 MPa、进口气浓度在(250-340)×10-6、温度为-5℃时,单位膜面积每天可处理氮气4.956×107g,每天可回收十氢萘6481g。本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分离回收流程合理可行,能够满足放大应用的要求。
其他文献
本文建立了以工业级过氧化氢异丙苯(CHP)氧化丙烯制环氧丙烷反应体系的分析方法。对MoO3/SiO2为催化剂的环氧化反应过程的主副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CHP的热分解是造成PO选择性
目的:本实验室的过去研究指出,大鼠侧脑室给予谷氨酸受体GluR6激动剂海人藻酸(KA)模拟癫痫可以导致Bcl-2的降解,但是降解的机制尚未进一步研究。本文拟研究KA是否通过其受体
为了探究海南岛北部海岸木麻黄防护林凋落物与土壤养分、细根生物量的关系,采用对比样方设计,在海口市桂林洋的海岸木麻黄林中设置了两种样地:对照样地和处理样地,分别进行凋
本文根据NO液相催化氧化的理论,在已发现钴(Ⅱ)氨溶液能络合氧化吸收NO的基础上,提出用乙二胺合钴溶液络合氧化吸收NO,能够更高效脱除废气中的NO。本文在填料塔和双相搅拌反应器
草本木质素磺酸镁(简称木镁)是采用蔗渣、竹子等草本植物作为制浆原料,亚硫酸氢镁蒸煮制浆的副产品,无毒,可生物降解,价格低廉,可应用于混凝土减水剂。研究草本木质素磺酸镁结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