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糊规避指人们在作出决策时,往往选择那些具有确定发生概率的事件(风险选项),而不是那些概率不确定的事件(模糊选项)。以往研究往往关注模糊程度对模糊规避行为的影响,没有考虑框架性质这一影响因素,本研究设计了两个实验探讨信息的模糊程度(高、低)和框架性质(正性、负性)对决策过程中模糊规避行为的影响,以进一步考察模糊规避的形成机制。本研究包含两个实验:实验一以60名天津市某高校本科生为被试,采用2(模糊程度:高度模糊、低度模糊)×2(框架性质:正性框架、负性框架)的两因素混合设计,探讨概率信息模糊时被试在模糊决策中的模糊规避行为。实验二以60名天津市某高校本科生为被试,采用2(模糊程度:高度模糊、低度模糊)×2(框架性质:正性框架、负性框架)的两因素混合设计,探讨损益信息模糊时被试在模糊决策中的模糊规避行为。研究假设:问题的表述方式(框架性质)影响人们在决策时对模糊的态度;模糊程度与框架性质存在交互作用。不同的框架性质会引起不同的模糊规避行为趋势;并且在正性框架条件下,随着模糊程度的增高,风险选项在最坏可能结果维度上呈现的弱优势增加,模糊规避行为增多;负性框架条件下,随着模糊程度的增高,模糊选项在最好可能结果维度上呈现的弱优势增加,模糊规避行为减少。结果支持了本研究的假设,模糊决策中也存在框架效应,框架性质和模糊程度共同影响模糊规避行为。根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模糊决策中框架性质会影响对选项的选择,正性框架条件下对风险选项的选择多于负性框架条件下对风险选项的选择,即正性框架条件下的模糊规避行为多于负性框架条件下的模糊规避行为。(2)框架性质和模糊程度在对模糊决策的影响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正性框架条件下随模糊程度增加对风险选项的选择增多,负性框架条件下随模糊程度增加对风险选项的选择减少,即正性框架条件下随模糊程度增加模糊规避行为增多,负性框架条件下随模糊程度增加模糊规避行为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