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智力开发的重要手段,也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音乐教育逐步成为中小学教学的主要内容。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在中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应当让学生较为准确地感觉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即中小学音乐教学主要在于借助声音、旋律,使学生获取音乐信息和音乐记忆,获得潜在审美意识与审美愉悦体验,激发潜思维。而中小学音乐教师是实施音乐教学的主导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回顾过去,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来,音乐教育的成败得失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而主要问题还在于音乐教师本身,也就是说,教师的良莠优劣直接影响了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歌曲教学是经常进行的内容,歌曲伴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好的歌曲伴奏不但有烘托、渲染、补充音乐形象之功能,还能起到引导、指挥学生演唱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这不仅是弹奏基本功的问题,还涉及到歌曲伴奏中的“音型”手法问题。创造性的选择好、设计好伴奏音型是弹好歌曲伴奏准备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那么,中小学音乐教师究竟应该如何恰当地选用歌曲伴奏中的“音型”,这一问题值得大家共同关注和研究。因此,本文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紧密结合中小学教学的实际,针对中小学音乐教师选配伴奏音型的技能普遍较低的问题,从伴奏音型的重要意义、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运用伴奏音型时存在的问题以及选用伴奏音型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并在文中提出了新的看法和见解,从而使中小学音乐教师有章可寻,能够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迅速提高音乐教学中歌曲伴奏的能力,以便更进一步地提高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