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种布鲁杆菌外膜脂蛋白诱发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研究及布菌感染导致宿主免疫抑制的初步调查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i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简称布菌)引起的变态反应性人兽共患传染病,是目前我国面临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布病不会自行痊愈,常转变成慢性病累及全身多个器官或脏器系统,严重威胁人类和多种动物的生命健康。在布病的众多临床症状中,炎症几乎贯穿于布病的所有病程。在我国,羊种布菌引起的人布病最为常见。布菌是一种兼性胞内病原菌,不表达经典的毒力因子。布菌入侵机体后形成布氏小体并在宿主细胞的内质网内定植和复制,过程非常复杂,且具体机制尚未清楚。脂蛋白是布菌外膜蛋白组分,在布菌的生长、复制和侵染细胞等重要生命周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探明布菌脂蛋白与布菌毒力的关系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调节性T细胞(Tregs)是一类控制机体自身免疫反应的T细胞亚群,受感染的机体为了维持稳态降低炎症对机体的损伤,诱导Tregs的产生。布菌感染诱导Tregs抑制炎症,但同时也减弱了机体对布菌的清除作用,并有利于其在体内的生存,造成持续感染。因此,了解布病患者机体Tregs水平能为评估布病患者免疫状态,治疗效果及转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目的:1.通过研究羊种布菌外膜蛋白OMP19和OMP16(脂蛋白,L19和L16)在布菌感染过程中引起宿主细胞程序性死亡和炎症的毒力作用,尤其揭示L19和L16诱导宿主细胞焦亡,以及与其它死亡方式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发挥的生物学功能,探明布菌脂蛋白作为布菌毒力因子的分子机制。2.调查布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regs和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了解布菌感染诱导宿主产生免疫抑制对慢性期布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1.研究脂蛋白L19和L16的毒力作用。1)L19和L16在布菌感染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生物学功能。将外膜蛋白孵育激活的THP-1,观察并记录细胞形态的改变,检测细胞焦亡、凋亡率,以及其他的细胞死亡相关指标。2)L19和L16在布菌感染引起宿主炎症中发挥的作用。采用ELISA或WB的方法,检测外膜蛋白孵育THP-1细胞后产生的细胞因子;2.L19和L16毒力作用的分子机制。1)采用WB、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细胞焦亡执行蛋白和炎症因子的表达,ELISA检测炎症因子的分泌表达情况;2)通过特异性抑制剂干扰NF-κB和p38 MAPK通路,检测1.2)中相关蛋白或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3.调查慢性期布病患者外周血Tregs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慢性期布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regs的水平;ELISA检测IL-10、IL-2、TGF-β、IFN-γ在治疗前、后的分泌,分析患者免疫状态的变化。结果:1、脂蛋白能诱导细胞发生焦亡。1)L19和L16使活化的THP-1出现细胞肿胀死亡的现象,尤其以L16较明显;并刺激细胞分泌炎症因子IL-6,TNF-α,IL-1β以及IL-18。2)L19和L16促进THP-1细胞中Caspase1的活化,且无蛋白特异性;同时,L19和L16刺激炎性因子IL-1β和IL-18的释放,使细胞发生焦亡。THP-1细胞中存在焦亡执行蛋白GSDMD和GSDME的全长片段,但经QPCR检测发现,L19和L16都能上调GSDME mRNA的表达水平,尤其L16上调更加显著;另外,THP-1被L16刺激4h后即可发生细胞凋亡,并在24h后细胞大量死亡。2、脂蛋白差别诱导细胞焦亡和炎症。1)L19和L16激活焦亡执行蛋白的情况不同:L19和L16都激活了Caspase-1/GSDMD执行的焦亡;然而,L16还能同时激活Caspase-3/GSDME执行的焦亡,导致细胞大量死亡。2)L19和L16刺激细胞产生不同大小的IL-18剪切片段:具体表现为L19主要产生18kd的IL-18,而L16则为15kd和16kd,但对二者刺激细胞中的mRNA检测发现,两组细胞中IL-18的mRNA表达水平均发生了上调,且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不同大小IL-18的产生与mRNA表达水平无关。3)脂蛋白诱导的细胞因子分泌所依赖的信号通路不同。L19刺激活化的THP-1细胞分泌的IL-1β依赖于p38 MAPK和NF-KappaB信号通路,而L16刺激细胞分泌的IL-1β只依赖p38 MAPK通路;两个蛋白刺激细胞分泌的IL-6和TNF-α则具有p38 MAPK通路依赖性。3、病患者外周血中Treg含量调查。1)35例慢性布病患者外周血中的Tregs含量,测定结果显示,Tregs水平在治疗前与治疗后无统计学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标准治疗组和免疫增强剂组外周血的Tregs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治疗组之间,以及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3)ELISA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患者外周血中IL-10,TGF-β和IL-2并未因治疗而发生显著性变化,而且上述细胞因子的含量均高于健康人群对照组;同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其体内相关的细胞因子水平也未存在显著性差异。4)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者的IFN-γ水平未显著性升高,且在治疗前、后也未见明显变化。结论:1、L19和L16对THP-1细胞呈现出不同的毒力。L19和L16刺激炎性因子IL-1β和IL-18释放,使细胞发生焦亡。而且,L16能在早期诱导细胞凋亡,并能诱导Caspase3/GSDME执行的焦亡。2、L16能活化Caspase3,可能通过Caspase3将IL-18剪切为15,16kd大小的片段,影响效应细胞合成IFN-γ,进而参与抑制IFN-γ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3、L19和L16刺激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与NF-κB,p38通路相关。4、慢性布病患者外周血中Tregs含量长期维持在一定高位水平,患者接受治疗(包括不同治疗方案),并不能显著性降低其外周血中Tregs的含量。5、慢性布病患者外周血中免疫抑制细胞因子IL-10和TGF-β的分泌显著性增加,且以IFN-γ介导为主的细胞免疫应答受到抑制。
其他文献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一种妊娠特有疾病,是围产期母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和蛋白尿,其全球发病率为2%~8%。目前公认子痫前期是一种胎盘诱发的疾病,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现有的假说主要包括:胎盘发育调节障碍假说、免疫耐受失衡假说、氧化应激假说等。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我们对子痫前期发病的分子机制认识越来越深刻,已经发现一千多个子痫前期
学位
目的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慢性肾脏病发展的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增加。而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8%,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带来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肠源性毒素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主要是通过
学位
研究背景及意义:食管癌的癌症死亡率在全世界排第六,流行病学显示更多的患者被诊断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癌,然而局部晚期或者转移性食管癌的治疗预后较差。同期放化疗已成为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标准疗法。然而,同期放化疗疗效存在很强的个体差异性,即使病理显示为同一类型同一分化程度同一分期的患者,食管癌治疗效果也存在差异,影响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疗效的因素极其复杂,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机制。食管癌患
学位
目的: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lipocalin-2,siderocalin)是一种小蛋白,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和某些上皮细胞,包括肾小管。肾损伤后NGAL的肾表达显著增加,NGAL释放到尿液和血浆中。NGAL水平在损伤后2小时内升高,使NGAL成为肾损伤早期敏感的生物标志物。目前临床上NGAL检测方法并不多:免疫比浊法操作繁琐、易受干扰;酶联免疫检测耗时耗力,操作繁琐。本研究用磁
学位
前列腺癌是严重威胁男性健康的泌尿系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全球男性恶性肿瘤第2位。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检出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男性尤其是中老年男性健康的极大威胁。早期前列腺癌目前临床多使用内分泌疗法,预后一般较好,晚期前列腺癌生存率则大大降低。静止期肿瘤细胞是导致肿瘤转移和复发的重要因素,传统放化疗治疗后,静止期肿瘤细胞仍可在患者体内存活较长时间并在环境适宜时再次激活。本研究针对传统化疗药物难以
学位
研究背景:控制出血是全世界医疗中心共同的关注点,使用止血剂而快速有效地控制出血在民用和军事医学中都是至关重要的。理想的止血剂应不仅能迅速控制动脉、静脉和内脏器官的大出血,而且还应具有生物相容性、易用性、轻便、稳定和廉价的特点。目前研究者已研制出多种止血材料,如沸石、多孔二氧化硅、羧甲基纤维素和甲壳素等。甲壳素是一类含量丰富的生物大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可通过促进红细胞凝聚而达到凝血目
学位
背景和目的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是指在现场采样、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种检测方式。相较于传统检测方法,POCT具有快速、简便、廉价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食品安全、法医鉴定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与研究前景。近年来,POCT在传染性疾病领域得以飞速发展,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多可行方案。侧向流动免疫层析(lateral f
学位
结直肠癌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局部进展期的结直肠癌的标准疗法为新辅助放化疗配合根治性手术,但结直肠癌患者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随之而来的是治疗效果、预后结果、患者的生理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的差异。因此,识别影响局部进展期新辅助放化疗的关键调控分子具有重要的研究与社会价值。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回顾性临床队列研究方式,收集13例肿瘤组织,该类临床样本均来源于使用标准治疗方案
学位
一、研究目的:丙型肝炎病毒是全球性传染性疾病病原体,其感染可以保持无症状数年。据估计,全世界只有5%的丙型肝炎病例被确诊,而大量未经诊断治疗的HCV携带者成为病毒传染源和传播者,HCV的感染以300-400万/年的新发病例数在全球蔓延,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在治疗上具有突破性发展的直接口服抗病毒药物仅在少数发达国家上市,由于价格十分昂贵,也限制了其推广应用,而且DAAs治疗不能阻止或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全球糖尿病(DM)患病率的不断攀升,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步增高,严重影响DM患者的生存寿命及生存质量。其中糖尿病足(DF)已成为DM患者严重并发症。同时,它是患者致残致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PAD)或神经缺血混合性病变是引发DF的重要原因,机体长期处于高糖状态,会引发一系列代谢紊乱,造成神经及血管损伤病变。DPN会导致下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