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上市公司持股相对集中,大股东具有参与并控制公司经营的强烈动机。在大股东治理模式下,大股东不仅能够和中小股东分享正常利益,而且当其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出现冲突时,大股东还可以利用拥有的控制权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从而获取控制权收益。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成为了现代公司治理主要关注的对象。如何降低控制权收益,从而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就成为了中国资本市场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董事会作为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核心,是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利用实证研究方法揭示董事会的各个主要特征对控制权收益的影响,以期为加强和完善董事会治理机制、进而降低控制权收益提供新的经验证据。本文首先运用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残缺产权收益理论分析控制权收益产生的理论基础,然后从理论上分析了董事会特征对控制权收益的影响。其次,以2005年到200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了董事会的五个主要特征对控制权收益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频率与控制权收益负相关,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与控制权收益正相关;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持股比例与控制权收益呈现负相关关系,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源于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有效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董事会的持股比例不高。最后,结合理论及实证结论,提出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提高董事会的活动频率和效率以及鼓励董事持股并增加其持股份额等措施来降低控制权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