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选取了初始体重为(5.51±0.05)g的松浦镜鲤幼鱼756尾,随机分成12组,分别在三个温度水平(16、23、30℃)下投喂脂肪水平分别为5%、8%、11%和15%的饲料,研究温度和脂肪水平对松浦镜鲤幼鱼生长、体组成、免疫、抗氧化、血清生化、消化酶、肝脏游离脂肪酸和肝肾组织结构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温度和饲料脂肪水平对松浦镜鲤幼鱼生长和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松浦镜鲤幼鱼生长性能显著升高(P<0.05);各温度下脂肪水平对鱼体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但不同脂肪组间脏体比和肝体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在30℃时15%脂肪组脏体比显著高于5%脂肪组(P<0.05),5%脂肪组肝体比显著低于8%和15%脂肪组;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鱼体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脂肪含量则有升高趋势,且30℃时差异显著(P<0.05);23℃时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镜鲤肝脏游离脂肪酸(FFA)显著升高(P<0.05),30℃时15%脂肪组显著高于其他脂肪组(P<0.05)。本试验生长性能和体组成结果表明,各温度下松浦镜鲤幼鱼最适脂肪水平为5%。2.不同温度下饲料脂肪水平对松浦镜鲤幼鱼血清生化和肝肾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血清生化指标受温度影响,并在各温度水平下随脂肪水平变化而变化,在16℃时,血清中总蛋白(TP)、球蛋白(G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和血糖(GLU)浓度随着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其中15%脂肪组血清ALT、AST、TG和CHOL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3℃时血清中TP、白蛋白(ALB)、GLB、ALT、AST、总胆红素(T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的浓度随着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而30℃时只有ALT和AST随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其中ALT浓度11%和15%脂肪水平显著高于5%和8%脂肪组(P<0.05),AST15%脂肪组显著高于5%和8%脂肪组(P<0.05);其他指标在各脂肪水平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切片分析显示,各温度下随着饲料脂肪水平增加镜鲤肝细胞相继出现了排列不规则、空泡化、细胞核偏移和肿胀等营养性脂肪肝症状,16℃时表现较明显。本试验条件下16℃时饲料脂肪水平超过8%,23℃和30℃时饲料脂肪水平超过11%时对其血清生化和肝组织结构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并容易导致镜鲤幼鱼产生营养性脂肪肝症状。血清生化和组织切片结果显示,脂肪水平的升高能引起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组织结构的改变,建议各温度下饲料脂肪水平添加量不宜超过8%。3.不同温度下饲料脂肪水平对松浦镜鲤幼鱼非特异性免疫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6℃时,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而降低,低脂组(5%、8%)显著高于高脂组(11%、15%)(P<0.05),15%脂肪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8%脂肪组(P<0.05),低脂组脾脏MDA含量显著高于15%脂肪组(P<0.05)。23℃时,肝脏SOD和溶菌酶(LYZ)活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其中15%和5%脂肪组肝脏SOD活性显著低于8%和11%脂肪组(P<0.05),15%脂肪组肝脏LYZ活性显著低于8%脂肪组(P<0.05),肝脏MDA和脾脏SOD、MDA都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30℃时,15%脂肪组肝脏LYZ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5%脂肪血清IgM浓度组显著低于11%脂肪组(P<0.05)。各温度下脂肪水平对其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显著升高(前肠淀粉酶除外)(P<0.05),中肠和后肠脂肪酶活性则显著降低(P<0.05)。消化酶活性在本试验各温度下并没有表现出与脂肪水平相对应的规律性差异。根据免疫指标得出,当饲料脂肪含量5%~8%时能维持正常的免疫力。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松浦镜鲤幼鱼脂肪最适需求量为:16℃时5%,23℃和30℃时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