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寿险业不断壮大,从2008年的46家寿险公司发展到2017年的70家,保费收入由7337.56亿元增长到26039.54亿元,年平均增长1870.20亿元。而寿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并不如人所愿,2017年寿险公司净利润为1119.9亿元,十年间年平均增长117.6亿元,资产利润率呈现很大波动性,2009年和2012年分别达到十年间最高值和最小值1.61%、0.4%。可见,以提高保费收入为主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并不能同时带来相对稳定和长期的盈利。寿险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宏观因素主要有经济形势、监管政策、科技水平,微观因素主要集中在公司管理层面、财务层面以及产品层面,而各因素的影响方向及效果并不明确,十分有必要对其进行定性判断和定量分析。本文首先对寿险公司盈利能力的内涵、来源及评价指标进行了界定,并介绍了支撑本文的相关基础理论。其次,分析我国寿险公司的盈利水平,以2015-2017年66家寿险公司为样本,发现三年间寿险公司净利润规模扩大1.47倍,资产利润率由1.38%降到1.02%,各类寿险公司盈利能力均呈现先下降后回升的态势,大型公司和外资公司回暖程度较高;同时,根据承保利润占比将2017年的寿险公司分为以承保业务为主和以投资业务为主两类,结果表明有21家公司以承保业务为主,以投资业务为主的公司净利润规模差异较大。再次,从定性的角度对影响我国寿险公司盈利能力的微观因素进行了梳理,分为公司规模与特征、公司管理水平、资金运用水平、业务结构以及人力资本水平五类,基本判断各因素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方向及效果;再次,从定量的角度,以2008-2016年寿险公司数据为样本,运用Stata软件建立非平衡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试图发现显著的影响因素对于资产利润率分布的冲击效应,并根据规模、性质、成立年限进行分组回归,在分组回归中发现,同一解释变量在不同的分组中显著性可能是不同的;最后,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给出了提升寿险公司盈利能力的建议: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公司应结合发展目标制定合适的经营策略,不要盲目跟风。一家公司要遵循寿险盈利周期,不同阶段对影响指标的追求程度应是不同的。不要过度追求短期利润,要提升公司价值,获得长期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