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实证明,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以及大量金融创新的今天,具有资本金充足、健康并良好运转的国家银行才能有效的防范金融风险、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并支持经济稳定快速的发展。但就银行自身的运行规律来看,作为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其不可能不产生不良资产。因此,如何有效处置不良资产、化解银行风险就成为各个国家在金融领域普遍关注并需切实解决的关键问题。我国自银行系统运行以来,高比例的不良资产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及抨击的焦点。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国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更是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远远超出了10%的国际警戒线和我国15%的监管指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成立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接收银行系统剥离的约1.4万亿不良金融资产。此举减轻了银行沉重的负担,扫清了国有银行改制的障碍,提高了金融系统防范风险的能力。2006年,政策性不良金融资产已基本处置完毕。为拓宽发展路径,资产管理公司纷纷进行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化不良资产处置的尝试,摸索自身商业化发展的道路。经过不断摸索发展,不良资产处置行业总结出一套发展规律:在经济低迷时低价收购不良资产,经过资产重组和涵养,在经济快速发展期出售不良资产,重新配置资源,获得重组收益。与此同时,经过三十多年的法制建设和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初具规模的产权交易市场以及不断完善的法律环境,这都为不良金融资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不良金融资产重组是不良资产处置价值提升的关键环节。在新形势、新观念下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不良金融资产重组模式的分析与选择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金融实务研究。其以金融合同为载体,以经济活动为实质内容。因此,本文以大量优秀的重组成功案例为分析对象;以微观经济学中研究微观主体“策略”的博弈论为理论分析基础;以案例分析为全文的结尾并对实践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难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本文以不良金融资产作为突破口,从资源的角度对不良金融资产的特点进行了创造性的分析,将不良金融资产分为“转机资源”、“软性资源”及“尽早变现资源”三类。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资源类别,确立了“抓住企业升值契机”、“减轻企业债务压力”以及“保全债权收益”三类差别化重组目标,并结合十四种处置手段、影响不良金融资产四大形成因素及十四种重组影响因素的分析,试图构建完整的不良金融资产重组分析及选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