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与股外侧肌纤维纤维萎缩及局部、全身炎症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7年10月-2017年12月间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陆军总医院骨科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0例,同期住院符合条件的老年髋关节炎患者6例作为对照。入院后统计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差值进行分组(功能恢复较好组和功能恢复较差组),抽取患者骨折/入院后24小时内血液样本,进行ELISA检测血清中IL-1 β、IL-6、IL-8、TNF-a含量。在患者进行手术时取股外侧肌肌肉进行免疫组化分析患者患肢股外侧肌Ⅰ型、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取股外侧肌行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局部肌肉IL-6/STAT3、及TWEAK/Fn14通路炎症蛋白含量。术后对患者进行规律随访并进行Harris功能评分,统计分析老年髋部骨折组与老年髋关节炎组患者在肌纤维萎缩及全身、局部炎症反应中的异同,分析术后功能恢复不同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肌纤维萎缩及全身、局部炎症反应的异同。探究肌肉萎缩、肌肉局部炎症与术后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结果1.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伤后循环中炎性因子剧烈释放,血浆中IL-1 β、IL-6、IL-8、TNF-α等浓度大于老年髋关节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功能恢复较差组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血浆中IL-1β、IL-6、IL-8、TNF-α等浓度大于功能恢复较好组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髋部骨折患者与同年龄髋关节炎患者相比,Ⅰ型肌纤维、Ⅱ型肌纤维均发生明显萎缩。术后功能恢复较差的髋部骨折患者存在更显著的Ⅰ、Ⅱ型肌纤维萎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患肢股外侧肌炎症表达上调,p-STAT3、TWEAK-R、NF κ B p-p65、NF κ B p-p50、TRAF-6等炎性因子的表达均高于老年髋关节炎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功能恢复较差的髋部骨折患者股外侧肌炎症信号高于功能恢复较好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伤后循环中IL-1β、IL-6、IL-8、TNF-α等炎性因子剧烈释放,激发全身炎症反应;术后功能恢复较差的患者全身炎症更为强烈。2.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与同年龄段髋关节炎患者相比,其股外侧肌存在更为显著的Ⅰ、Ⅱ型肌纤维萎缩,其中术后功能恢复较差的患者萎缩更为明显。Ⅰ、Ⅱ型肌纤维,尤其是Ⅱ型肌纤维萎缩可能是导致老年人功能活动降低,乃至跌倒发生髋部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3.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与同年龄段髋关节炎患者相比,其股外侧肌表现出升高的炎症水平。而术后功能恢复较差的髋部骨折患者其股外侧肌局部炎症更为明显。4.肌肉局部炎症可能是诱导肌纤维萎缩,影响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