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与对策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ter1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以下简称CHS)是改革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重要举措。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从1997年开始试点建设,经过十一年的飞速发展,到2008年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经达到2.8万个,覆盖了全国98%以上的地级城市。随着社区卫生服务规模的壮大与功能的不断完善,从2006年起,发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就已经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各级卫生部门的重点内容。  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不断深入开展,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开始突显出来,如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人才结构等方面的问题。而目前国内有关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研究工作大多局限于政策、理论方面的论述,实地调查研究性报道不多,从患者的需求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角度出发进行系统研究则更是该研究领域的薄弱点。鉴于此,急需探讨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的对策与策略,以促进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本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针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从需方(患者的中医药需求与利用)和供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中医药服务)的角度出发,收集广州市部分中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患者的相关资料,对其进行中医药的认知及利用情况和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与利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从而对社区中医药服务发展现状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总结发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特点,以及影响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提出了发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策略。  本论文研究对象及内容:为广州市三所中医院与8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患者,采用分层配额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三所中医院300位门诊就诊患者,与8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0名门诊就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就诊患者的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患者对中医药资源的利用及认知情况;患者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服务评价等相关情况。  研究与分析方法:本研究在实地问卷调研的基础上,利用维普、中国知网等检索工具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了描述性研究与分析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应用t检验、秩和检验,对影响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系统而全面地分析;采用 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策略分析方面的应用研究。  主要研究结论:  一、患者就医机构选择以大型医院为主,影响患者选择的主要因素为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其次为就诊距离的远近考虑。  二、广州市中医药势头发展良好,特色优势明显,居民应用较广泛,患者对广州市总体中医药满意度较高,中医药项目利用较全,但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存在明显的欠缺。  三、社区中医药服务技术力量薄弱、中医特色服务缺乏、社区卫生服务相关宣传工作不足是影响患者对社区中医药利用率低的最主要原因。  四、政府相关政策不完善、落实不到位、医院与社区分工仍然存在冲突是影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又一主要原因。  五、运用 SWOT分析方法,结合上述研究结果,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提出针对广州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五大发展策略。  (一)管理运行策略强化分工协作,实施双向转诊,提高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中医人才战略高度重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中医科室。  (三)中医特色战略充分发挥地域、特色等优势,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地域等优势,完善功能,以需求为导向,开展多元化的中医药服务。  (四)舆论宣传战略加强中医药知识宣传、加强群众健康教育工作。  (五)效率运行策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有效运作机制,提高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效性、针对性。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大方县的两个乡(镇)卫生院问责机制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当前两个乡(镇)卫生院问责机制的主要形式是行政机制,即任期目标责任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在规范当前农村卫生服务、明确乡(镇)卫生院的任务和目标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存在形式化的趋势,需要改进。由于周围已经存在很多的私人诊所,市场机制也在问责机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群众最常采用的表达不满的方式是退出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乡(镇)卫
现代临床心理学认为心理问题是自我功能失调引起的,治疗的任务就是设计和采用一定的、符合逻辑的经验程序,引导患者改变原有错误的看法和观念,以达到更为客观和更具有适应性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