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针机械作用下细胞膜及核膜变形的数值仿真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12345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纳米针的细胞穿透技术及相关的细胞转染、基因编辑已成为了近年来的热门研究课题。该技术的成熟、系统化将对医学和生命科学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细胞内部环境、结构复杂,细胞膜、核被膜的机械穿透机理不明确,导致了细胞的机械穿孔率不高,DNA传递效率低,阻碍了该技术走向临床应用。在细胞的针刺实验中,不能可视化的观测到细胞穿孔过程中力在细胞内的传递及细胞结构的变化,限制了细胞机械穿孔研究的进步。构建合理的细胞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可以可视化的观测到针刺过程细胞内各结构的受力、变形情况,促进细胞机械穿孔机制的研究。因此,本文分别建立细胞膜、核被膜的针刺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探究纳米针机械作用下细胞膜、核被膜、细胞骨架和核纤层之间的应力分布和结构变形关系,获取细胞膜、核膜在受压过程中的应力变化情况。首先,对细胞膜的针刺过程进行了模拟。以实验为参照,先分别对不同针尖、膜表面条件进行了模拟;再对粗针非正交接触的轴向加载和纵向加载情况进行模拟。结果得出:针尖下压过程在细胞膜上存在应力分段效应,第一阶段细胞膜主导受力,应力迅速增加,第二阶段细胞骨架主导受力,细胞膜的最佳插入行为发生在第一阶段。其次,对核膜的针刺过程进行模拟,分为了离体细胞核和完整细胞细胞核。对离体细胞核,模拟了针尖分别加载在核孔上,核孔边缘及无孔区的情形。对完整细胞的细胞核,多了中间丝成分,除了对应三种加载情况的模拟,还添加了一组针尖加载在连接着中间丝的核孔边缘的情形。结果得出:核膜上存在应力分段现象,第一阶段使核膜绷紧,核膜应力在第二阶段快速增长,核膜的刺破行为发生在第二阶段。针尖加载在核孔边缘时,核膜绷紧得最快,核孔上连接中间丝时绷得最紧应力增长最快,最有利于核膜的机械穿透。最后,还分别对如何提高细胞膜、核被膜的穿透率进行了讨论。在实验中可以使用加工过的纳米细针,或在细胞膜/核膜表面添加药物或蛋白质增强膜的张力,选择合适的下针位置,提高细胞的穿透率。
其他文献
中国是拥有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洋和渔业资源的国家。海产品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沿海渔业经济的发展,且满足了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结构多元化需求,海水鱼营养结构丰富,其中含有的脂类
生物膜是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形式,将生物膜应用于污水处理中,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微生物种类丰富、污泥沉降性好易于管理、对污水水质适应能力强等优点,对于生
氮氧化物(NOx)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以NH3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是目前固定源脱除NOx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催化剂是SCR烟气脱硝技术的核心,催化剂的性能是
超高温陶瓷由于具有极高的熔点(>3000℃)和优异的抗氧化烧蚀性能,能够在2000℃以上的氧化环境中长时间使用,并维持非烧蚀性和结构完整性,是一类极具应用前景的超高温非烧蚀型防
DNA折纸结构由于其易编辑,易合成,易修饰等卓越优点而在生物医药,反应催化,纳米电路等方面都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DNA折纸结构的完整性是实现其优良性能的前提,因此研究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raction of 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FAPAR)描述太阳入射光合有效辐射被植被冠层拦截并吸收的比例,是一个与植被结构有关的冠
磷脂酶价格低廉、催化性能良好,尤其是Lecitase(?)Ultra(LU),是近年来研究和应用的热点酶之一。LU目前主要应用于植物油脱胶和磷脂改性。游离酶稳定性差,且不能重复利用;将LU
大质量比旋进系统是引力波探测器最重要的波源之一。引力波的探测需要高精度的波形模版。为此,我们需要知道小天体的精确运动。当前主流的极端质量比旋进系统引力波计算模型
钢铁广泛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行业,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未来对于钢铁的需求是刚性的。虽然我国的铁矿资源储量丰富,但是在开采铁矿石的过程中,由于综合利
发展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高效的技术是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的关键要求。利用水分解制氢不仅是储存可再生能源的理想能源载体,同时也是化学工业中氨合成和二氧化碳还原等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