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归化与异化是文学翻译中经常使用的两种翻译策略。归化是采用透明和流利的翻译方法来消除源语文本对目的语读者的陌生感,而异化指保留源语文化的“异国风味”。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这对术语。习语,特别是具有鲜明形象的习语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目前对习语的翻译研究都集中于从语用学、符号学等角度讨论。尚未见到对习语翻译的定量研究,以及将翻译策略与习语的形象结合的研究。本文针对形象习语的翻译策略在结合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研究。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作者将不同的翻译方法划分为不同的归化和异化等级。然后比较了《红楼梦》两个翻译版本(杨本与霍本)的54回至80回中166个形象习语的翻译策略并考察了二者的关系。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方式,进行了曼惠特尼U检验、相关分析以及频率和相对频率检测。结果表明两版本在翻译策略上并无显著差异,反而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而且归化在两版本中都占有主要地位。本研究揭示了两位译者在翻译原则和指导思想的相似性,以及在文化态度上的差异, 并指出了归化翻译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地位,说明译本的可接受性与可读性是影响翻译策略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翻译策略的选择虽然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但是具有多变性和随机性。本研究划分了归化-异化的六个不同等级,它们能较准确的反映译者的翻译原则、思想以及文化态度。这对翻译策略的研究和翻译实践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