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阴霾,现实的震颤,未来的茫然——菲利普·罗斯作品中的恐惧主题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利普·罗斯是著名的美国犹太裔作家,其文学创作既承继着美国现实主义的传统又体现出了强烈的犹太性。罗斯在其作品中彰显了美国犹太裔在美国社会的精神生活状况,反映了他们的困惑、焦虑、担忧和恐惧。另外,从罗斯作品中的主人公身上既可以察知犹太人独特的性格特点,也可以发觉一般美国大众的心理特征。   本文第一章为前言。在简略介绍了罗斯的生平及其创作之后,界定了他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犹太性;并由此引申出来罗斯作品与犹太大屠杀这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接着概略地分析了恐惧的内涵及恐惧在罗斯作品中的体现。   第二章探讨了犹太大屠杀对犹太民族心理上所造成的恐惧。论证了犹太大屠杀已经形成了犹太民族的共同心理记忆。这种记忆也形成了犹太民族敏感多疑的性格特点,而敏感多疑又加深了恐惧情感。大屠杀也形成了部分犹太知识分子性格上忧郁的一面。   第三章具体分析了现实因素对犹太人所造成的恐惧。这些现实因素包括自然死亡、疾病、战争和恐怖事件;也包括现代社会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后者导致了现代人的孤独、空虚和乏力,而这些又加深了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感,犹太人也不例外。另外,恐惧使得犹太人具有焦躁不安的性格特点。   第四章分析了在犹太大屠杀历史记忆和现实因素的双重作用下的恐惧。犹太后裔在努力融入当地主流文化的过程中,试图摆脱历史的重轭。他们在丢失了民族身份的情况下,将这种努力诉诸于一种单纯的性欲望。结果不但没有摆脱历史阴影下的恐惧,反而让放纵的性欲所招致的死亡恐惧提前到来。这样,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在新旧恐惧的夹击之下发生了严重的变形。这种变形也喻示了部分犹太人性格上的扭曲。   第五章分析了犹太民族前途的不确定性与其恐惧情感之间的关系。恐惧形成了部分犹太人一种张力极强的性格,这种性格是不安全感的表现,并带来了新的恐惧。菲利普·罗斯对犹太民族的命运深表担忧,这也是犹太知识分子忧郁性格的体现。   结论部分说明了罗斯作品中的恐惧是犹太民族在历史阴霾下,受到美国社会现实震颤的结果和表现,也反映了罗斯对犹太民族前途的忧虑与恐惧。通过分析其作品中人类共有的但各个族群又各有其特点的恐惧情感和心理,可以看出罗斯作品中的国际性视野。
其他文献
多丽丝·莱辛是活跃在当代英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简·萨默斯的日记》(1984)(包括《一个好邻居的日记》和《如果老人能够……》)是莱辛创作后期重返现实主义的第一部作品。
现今社会中广播仍然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本研究基于英语功能主义语言学家韩礼德的主位理论和国内外学者提出的主位推进模式对英汉广播新闻报道语篇的主位
戏仿是带有批判距离的重复,它在相似性的基础上体现原作与仿作之间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往往通过讽刺来传递。戏仿的特点是在重释经典的过程中游戏文字以及挑战官方话语,因此
于他的爱尔兰的民族文化影响。然而更为客观全面来看,王尔德的身份不仅具有爱尔兰的一面,同时也具有英国的一面。他不像一些批评家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彻底激进的爱尔兰民族主义
作为世界文学的体裁之一,自传近年来成为文学批评的热点。它也为女性保持女性特殊性和建构女性身份提供了平台。尽管批评界高度赞扬当代澳大利亚女性作家所取得的文学成就,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