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严重的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直接威胁我国的粮食战略安全。因此,深入理解黑土区土壤侵蚀机理是保护黑土资源的迫切需求。本文针对我国黑土区土壤侵蚀机理与养分流失研究相对薄弱的现状,基于模拟降雨试验、室内分析、137Cs示踪法和GIS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雨滴打击、壤中流+地表径流共同作用这两种侵蚀动力下的坡面土壤侵蚀过程,评价了降雨特征(雨强和雨型)、坡度和地表覆盖对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揭示了坡面土壤侵蚀的动力学机理,并探究了不同侵蚀条件下氮和磷的迁移机制,阐明了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了雨滴打击对坡面土壤侵蚀的作用。雨滴侵蚀占总侵蚀量的72.29%96.21%。消除雨滴打击作用后径流深、流速、雷诺数和弗汝德数分别减少了3.85%39.34%、20.9%67.5%、25.82%70.29%和18.75%62.50%,而阻力系数增加了39.90%430.91%。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流速是影响雨滴侵蚀的关键水力学参数。与无雨滴打击处理下相比,雨滴打击可使临界径流剪切力、水流功率和单位水流功率增加2倍以上。(2)分析了壤中流与地表径流共同作用下的坡面土壤侵蚀过程和机理。与无壤中流条件下相比,壤中流与地表径流共同作用下侵蚀量增加50.84%74.34%,相应的坡面水流流速、雷诺数和弗汝德数分别增加2.74%50.11%、4.03%77.22%和2.08%37.51%,而阻力系数减少4.52%60.44%,侵蚀水动力参数径流剪切力、水流功率和单位水流功率分别增加1.42%24.64%、4.04%77.22%和2.74%50.49%。(3)阐明了不同雨型下的坡面侵蚀过程和机理。变雨强雨型下的侵蚀量显著高于均匀雨型下的侵蚀量,其中增加型雨型下的侵蚀量最大。增加型、减弱型和减弱-增加型雨型下的侵蚀量分别是均匀型雨型下的1.835.17、1.623.79和1.133.79倍。同一雨强不同发生时序对坡面土壤侵蚀有显著影响。与均匀型雨型下相比,变雨强雨型下的流速、雷诺数和弗汝德数均显著增加,其中增加型雨型下水力学参数的增加幅度最大。变雨强雨型下的径流剪切力、水流功率和单位水流功率较均匀型雨型下分别增加了10.28%101.46%、8.89%173.33%和6.75%88.40%。(4)建立了试验条件下的坡面土壤侵蚀量的估算方程。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因子分析发现雨滴打击与径流共同作用下,单位水流功率(ψ)和弗汝德数(Fr)是影响坡面侵蚀量(Dr)的主控因子,其拟合方程为Dr=4.787Fr3.547ψ-0.008;径流侵蚀下,影响坡面侵蚀量的主控因子则为单位水流功率和雷诺数(Re),其拟合方程为Dr=0.002Re0.76ψ0.53,且方程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5)揭示了不同近地表水文条件下的土壤养分迁移机制。壤中流条件下,径流中NO3-N、NH4-N和PO4-P的浓度分别是自由入渗条件下的228.7294.0,38.442.9和7.310.2倍。径流和泥沙中养分流失量均表现为:壤中流+降雨>土壤水分饱和>自由入渗。土壤水分饱和与壤中流+降雨条件下径流中NO3-N的浓度分别是自由入渗条件下的4.065.75和14.820.96倍,NH4-N分别为1.261.36和1.742.09倍,PO4-P分别为1.291.90和1.572.20倍。计算了不同近地表水文条件下NO3-N的等效径流迁移深度,发现自由入渗条件下,NO3-N的等效径流迁移深度小于3mm;土壤水分饱和与壤中流+降雨条件下,NO3-N的等效径流迁移深度均大于10mm。(6)基于137Cs示踪法和GIS技术分析了黑土区小流域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流域上游以侵蚀为主,中游侵蚀与沉积交替出现,下游主要发生沉积。在坡长方向上表现为坡上部侵蚀强度较弱,坡中部侵蚀较为严重,而坡脚发生沉积。流域土壤侵蚀以坡面侵蚀为主,其侵蚀量占流域总侵蚀量的95.7%。全流域平均侵蚀模数为571.5t km-2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