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碳共渗是一种重要的表面热化学处理方法。渗后组织一般受共渗工艺和回火处理的影响显著。目前,关于后续热处理对于氮、碳共渗渗层(尤其是扩散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的研究尚未深入开展。本文主要对08F钢分别进行570℃离子氮碳共渗和700℃盐浴氮碳共渗,并进行一系列的后续热处理,研究不同温度下的后续热处理工艺对氮、碳共渗处理过的08F钢的扩散层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A.570℃离子氮碳共渗5h的08F钢,炉冷后在200℃~500℃分别进行不同时间的回火处理。(1)对扩散层而言,在200℃~250℃回火时,γ′相的变化不明显,因此对显微硬度影响不大;500℃时效2h并水淬时,形成了大量细小的pre-α″/α″,使显微硬度增加。(2)pre-α″/α″在自然时效过程中引起的析出强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并且,淬火空位浓度和NC原子分布是控制pre-α″/α″的析出强化效果的两个因素。B.700℃盐浴碳氮共渗3h的08F钢,水淬后在低于550℃条件下进行不同的回火处理。(1)淬火组织由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构成,主要存在三种形貌。复杂的马氏体组织的形貌类似于Fe-C合金中板条马氏体,但存在大量孪晶。常见的孪晶形态有两种。(2)块状残余奥氏体内部形成多种位向的马氏体板条,其形貌类似于Fe-C合金中的片状马氏体,但这类马氏体板条中不存在孪晶,其与残余奥氏体位向之间存在严格地K-S关系。(3)180℃~200℃回火时,马氏体板条间的析出相细小且残余奥氏体分解,因而回火组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300℃~400℃回火时,回火马氏体组织中的析出相变大,显微硬度值也降低;回火温度超过450℃后,回火后显微硬度值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