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会大众化诗论建构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诗歌会的诗学理论是其诗人理论家们结合当时国内的社会文化语境,在中西诗学资源互鉴的基础上,完成的对于诗歌创作实践的理论建构。它是中国现代诗歌理论发展到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一次重要收获,同时也是新诗大众化运动中的一次重要收获。因此,本文以中国诗歌会的诗学理论为研究对象,从大众化的研究视角对其进行系统阐释,既是深入了解中国诗歌会诗学实践的需要,同时也是全方位认识无产阶级大众化诗学理论格局的需要。本文围绕中国诗歌会大众化诗论建构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渐次展开,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部分讲述选题缘起,分析研究现状,确定研究价值与方法,目的是界定系统研究中国诗歌会诗学理论的必要性,以及大众化视角与中国诗歌会诗学理论对接的现实性,以此来为全文的立论奠定基础。第一章从政治语境、文学语境、诗人主体三个维度考察中国诗歌会的生成语境,为之后几章的诗论建构提供立论依据。首先是政治语境。三十年代,黑暗的政治环境催生了诗人的阶级意识,诗歌必须担负起启蒙与救亡、呐喊与鼓动的政治宣传任务,“诗歌大众化”的提出促使诗学观念和诗歌话语模式发生转变,实用诗学完成了对审美诗学的突围,个人诗学话语开始为大众诗学话语所取代。其次是文学语境。受战时文化心理作用和“左联”的“文艺大众化”号召影响,中国诗歌会诗人在一种诗歌影响的焦虑状态下对国内外已有的诗学文化进行评估和选择,纠正和廓清了占据主流诗坛的个人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同时增强了革命诗歌的现实关怀和战斗品格。不仅使一度中落的革命诗歌重新活跃、兴盛于诗坛,而且以大众化为目标,建构了独特的无产阶级大众诗学。最后是诗人主体。严酷的生存环境需要作家完成自我创作心态的置换,这种置换甚至是断裂性的,个人主体性与阶级、民族主体性的矛盾冲突造成了诗人的主体困惑,但是多数诗人在困惑中实现了个体生命意识和使命意识的共通融合,完成了由“纯诗化”向“大众化”的自觉转向。明确了中国诗歌会的生成语境,也就为我们后面几章中国诗歌会诗论的建构,提供了一个历史的场域。第二章以“捉住现实”为准则的诗歌思维论是中国诗歌会实践大众化诗学的本体论部分。中国诗歌会的诗人理论家们受马克思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影响,认为诗歌的本质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从这一思路出发,他们将“现实”因素提高到诗学本质的地位上加以高度肯定。在心物关系论层面,他们始终强调诗歌创作中主观与客观的内在逻辑,认为诗歌的发生是“由物及心”,即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同时,他们也认为,诗歌对现实生活具有能动作用,须“以心及物”,即倡导新诗为现实革命斗争服务;在诗人主体论层面,中国诗歌会诗人肯定了“情感”对于诗歌的重要作用,但认为情感和理性应该融合共生。具体表现在:抒情诗应讲求诗歌情感的真实性与节制力。叙事诗需要加入抒情的笔法,建构一种能表现时代情绪的、充斥着力与美的、雄厚流动的新的叙事诗体;在诗歌功能论层面,中国诗歌会诗人认为诗歌要沟通个体与集体,寻求“集体主义启蒙”下的诗学共鸣,激起大众的反抗情绪,造成全民皆诗与诗的普遍政治化,从而实现诗歌为救亡服务、为现实斗争服务的目标。第三章以“强化战斗”为旨归的诗歌观念论意在探讨中国诗歌会怎样通过对创作主体、创作方法、创作题材的要求来加强诗歌的思想建设。首先,他们对诗人的使命意识和现实襟怀给予高度关注,强调诗人的个人修养及其对社会民众的责任感,即诗人需要有正确世界观的引领和烛照。除此之外,诗人在写作中,要践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激越精神与战斗品格。其次,他们认为在诗歌创作中,最重要的是题材的选择和处理,而且应该选取最能反映现实斗争的题材,即倡导“题材的第一义性”或“最前进性”。中国诗歌会依托现代地理学知识普及和东北沦陷后爱国精神的高涨,所形成的具有史诗美学的“地图中国”的书写,完成了建构想象的民族国家共同体的历史进程。同时“歌唱”与“暴露”构成了中国诗歌会诗歌书写的两种题材,无论是从正面对集体情绪进行诗化处理,还是从侧面对敌人进行辛辣的政治讽刺,都表现出鲜明的战斗风格。第四章以“大众诗形”为范式的诗歌形式论主要揭示中国诗歌会如何从诗歌形式策略角度思考新诗的大众化问题。作为中国诗歌会诗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诗形建构的策略既体现在语言上,又体现在体式上。语言策略表现为:从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走向大众语运动,通过语言工具的变革,即以俗言俚语入诗和增强诗的朗读性,来使识字的人看的懂,不识字的人听得懂,加速诗歌大众化。体式策略表现为:民间形式的多面探索与实践。民间形式的探索经历了从“旧瓶装新酒”到“批判地探用旧形式”再到“创造新形式”的过程。期间,中国诗歌会在民间形式的运用和改造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尝试,促进了新诗的民族革命。为了加强诗歌与大众的关联,中国诗歌会还充分发挥诗的歌性和唱性,将新诗这种视觉艺术转变为听觉艺术,提倡建构一种节奏诗学,试图借助可歌可诵的诗歌经验为大众诗学形式创造新的可能,当然其最终目的是建构“大众诗形”,使诗歌成为“大众歌调”。第五章是对中国诗歌会诗论建构的实绩与缺失的整体性考察。本文认为,从历时之维,中国诗歌会诗论建构体现了“大众本位观”对新诗思维结构的规范与整合。主要表征为:在左联“文艺大众化”运动的驱动下,这一时期的诗歌正式形成了“到大众中去”的诗学发展路径。一方面它继承并发展了五四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开启了一代诗风,使新诗的现实关怀品格得到高度发扬。但同时为了接近现实和鼓舞现实,诗歌缺乏艺术层面的精致锤炼和打磨,逐渐走上了非诗化的道路。另一方面,中国诗歌会诗学理论作为无产阶级诗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无产阶级革命诗学的勃兴提供了许多正面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革命斗争运动。但政治价值支配艺术价值的社会政治学模式也为之后的诗学建设留下了深刻的后遗症。从共时之维看,中国诗歌会于“民间立场”下完成了救亡审美范式的初次营构。中国诗歌会始终将读者接受作为新诗创作的首要考量标准,并自觉地站在民间立场上,积极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形式来使诗歌成为大众歌调,表现出自觉的读者意识和明确的交流意图。然而,中国诗歌会以牺牲诗歌内在规定性和夸大诗歌社会功能的方式来为新诗赢得读者,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又妨碍了诗歌交流功能的实现,使其诗歌面临着潜在的交流危机。另外,中国诗歌会诗歌中鲜活的语言资源和多元的诗体形式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三十年代的诗体解放。但与此同时,受革命功利目的驱使,诗论家们不断迎合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大众的审美趣味,对洋化缺乏科学界定和对民间形式单一认同致使中国诗歌会的诗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偏狭性。结语部分是在前面各章节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和反思,同时对新诗理论研究前景进行展望。透过中国诗歌会的诗学理论体系我们可以窥见大众化诗论现代性建构中的动态特征。同时也须清晰,这种建构,应指向“开放”“融合”“平衡”,它既可借鉴域外先进文化资源,又能吸收传统诗学遗产之精华,只有在二者的动态平衡中,才能体现出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对任何一端的偏执都会对大众化诗学理论的现代性建构造成阻碍。
其他文献
所谓的脉冲星,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中子星,其发送的无线电辐射会扫过地球,并被望远镜探测到。脉冲星作为时空以及星际介质和物质状态的探测器,有非常重大的科学意义。2016年,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落户,灵敏度达到了世界第二大望远镜的2.5倍以上,两年时间发现约500颗脉冲星。超过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15年的巡天结果。然而,比起科学家估计的脉冲星数量,500颗不过是沧海一粟,因此,对于脉冲星的搜索仍
学位
为明确不同水位控制下农田土壤因子与泥炭藓产量之间的关系,解析影响泥炭藓产量的主要土壤因子,本文以贵州省龙里县水苔村种植年限相同的泥炭藓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方法,设置三种不同水位,通过分析不同水位条件下泥炭藓生理生态与土壤因子的特征,并结合冗余分析,讨论水位和土壤因子的交互作用对泥炭藓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得出不同水位处理对农田泥炭藓土壤环境的变化和对泥炭藓产量的影响,归纳总结变化
学位
水体的混合与层化是河口重要动力过程,控制着河口环流与悬浮颗粒物的输运,对水体纵向和垂向上的物质输移和能量交换起着重要作用。长江口北槽位于最大浑浊带区域,由于水体层化的存在,北槽最大浑浊带泥沙输移机制变得十分复杂,尤其是长江口北槽实施大型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后航道一直面临回淤量大的问题,因此,深入了解北槽混合层化过程及其对悬沙输移的影响对最大浑浊带悬沙捕集机制的认识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长江口北槽20
学位
卫星遥感技术具有周期性获取地表信息的能力,可以快速提取地表动态变化的信息,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城市建筑提取、灾害监测等领域。如何利用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对地表变化信息进行准确识别已成为遥感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相关理论的发展,深度学习算法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遥感影像变化检测之中。深度学习以其强大的特征挖掘和表示能力,可以对遥感影像的深层特征信息进行充分提取,相较于传统的变化检
学位
当今社会,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日益加剧,然而目前的能源供应仍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这不仅在燃烧过程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本身有限的储量也限制了其可持续发展。因此,寻找一种清洁绿色的可再生能源,逐步代替化石燃料,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氢能凭借其能量密度高,燃烧热值大、产物零污染等众多优势,被认为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最理想清洁能源之一。电解水产氢,作为一种高效的析氢方式,反应过程零污染物排放,
学位
<正>病毒性肝炎是全球共同面临的卫生挑战,其中乙肝和丙肝影响到全球近3.25亿人,每年导致140万人死亡。我国目前有约7000万乙肝病毒感染者。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9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病毒性肝炎依然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报告病例数第一的乙类传染病。由于乙肝病毒目前无法彻底清除,患者如果早期不接受治疗或得不到规范的诊治,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程可能会逐步往肝硬化的方向发展,进而由肝硬化
期刊
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总结免疫功能正常的脑脊液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核酸检测阳性患者的神经系统疾病谱。单独分析其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探究影响其预后的关键因素。研究方法利用病历系统收集2016年12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行腰椎穿刺检查且脑脊液EBV DNA检测阳性的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患者并统计其诊断。对于感染性脑炎
学位
在网络技术快速普及的今天,企业借助信息技术加强数据共享助推业财融合,能够在业务模式多元化发展阶段,实现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协同发展,生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内控管理模式,促进企业优化管理架构,完善业务流程,在信息化建设阶段提升管理质量,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企业财务与业务沟通效率不高、财务无法有效服务于业务、业务流程有待优化与创新、财务与业务并未信息共享等问题展开针对性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业务
期刊
研究目的神经胶质瘤约占所有恶性脑肿瘤的80%,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原发恶性肿瘤,放射和手术是目前胶质瘤治疗的主要手段。由于部分神经胶质瘤患者术后会出现癫痫发作,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作为临床上常用的抗癫痫药物被用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我们和其他研究小组通过多种肿瘤细胞和动物模型,已经证明VPA在细胞及动物水平上具有增强放射对肿瘤组织细胞的杀伤作用,但是VPA对肿瘤的放射增敏作用还亟
学位
河口位处河流与海洋过渡区域,人口密集,为港口航道输运和工业生产等活动提供重要的资源,又为生物提供栖息的场所,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兼具宝贵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河口的地貌发育影响着区域生态与经济发展,认识河口地貌演变对未来河口海岸管理和预测极为重要。北支是长江口四口入海的汊道之一,在人类和自然双重驱动下,表现出强烈淤积萎缩的趋势,给河道治理带来挑战。因此了解北支历史地貌演变特征,探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