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肥胖是消化道手术后并发症公认的一个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目前评价肥胖最常用的指标,但并不能准确的反应肥胖的严重程度。目前有一些文献表明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与消化道手术的预后不良有关,但针对VFA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短期结局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评估VFA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短期并发症的预测能力,探讨VFA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180例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gastrectomy,LR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测得的VFA,分为内脏性肥胖组(N=43)与非内脏性肥胖组(N=137),进行年龄、性别、肿瘤分期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再分别根据VFA与BMI分组,比较术后主要并发症情况: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梗阻、肺部感染、腹腔脓肿、切口愈合不良(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及淋巴结检出数目、平均住院日等。根据术后有无发生吻合口瘘(Anastomotic leakage,AL)分为吻合口瘘组(N=12)与未发生吻合口瘘组(N=168),分别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SFA(Subcutaneous fat area,皮下脂肪面积)、VFA、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有无输血),将具有显著差异的因素通过logistics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使用相同的方法对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及术后肺部感染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内脏性肥胖组(N=43)与非内脏性肥胖组(N=137)患者的基本资料,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在BMI(P<0.001)、SFA(P<0.001)、TFA(P<0.001)、是否患有糖尿病(P=0.005)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以VFA作为分组依据的比较术后短期结局,两组患者在发生术后吻合口瘘(P=0.029)、手术时间(P=0.002)、有无切口愈合不良(P<0.001)、术中出血量(P=0.025)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以BMI作为分组依据的比较患者术后短期结局,两组患者在吻合口瘘、切口愈合不良、肺部感染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比较吻合口瘘患者(N=12)与未发生吻合口瘘(N=168)患者,两组在VFA(P=0.003)、术中失血量(P=0.027)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VFA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3)。通过比较有无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两组患者在VFA(P<0.001)、SFA(P=0.028)、失血量(P=0.041)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VFA是发生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1)。通过比较有无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术后留置胃管天数≥6天(P=0.049)、术中输血(P=0.03)、吸烟史(P=0.013)、慢性支气管炎/COPD病史(P=0.037)、术中失血量(P=0.048)在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结论(1)高VFA患者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出现吻合口瘘及切口愈合不良的风险增加,并可增加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且在预测不良结局时比BMI更有优势。(2)术后肺部感染与VFA无明显相关,而与留置胃管时间、肺部基础疾病、输血与否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