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赫哲族和鄂伦春族在社会背景和文学艺术上都有着千丝万缕地联系。两个民族有语言,没文字,造就了他们拥有丰富的口头文学。而口头文学中的珍宝就是两个民族自己的史诗。在史诗中,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题材是英雄复仇故事。既然两个民族的关系密切,那么在最能体现其民族文化的英雄史诗中一定有所反映。所以,本论文将两个民族英雄史诗的代表作进行比较,在相同点中寻找具有民族特色的差异。论文的第一部分,以普罗普形态学的方法,对赫哲族史诗《满都莫日根》和鄂伦春族史诗《英雄格帕欠》进行了叙事结构的分析。总结了其功能项,并在每一个功能项后,列举了同一民族史诗对此功能项的具体表现方式。然后通过比较,得出不同民族英雄史诗中相同的叙事结构。最后,针对父母被掳,奇异诞生;准备出征;死而复生三个情节,分析了不同民族史诗相同功能项的细微差异,以及产生原因。论文的第二部分,对史诗内容进行了比较。通过英雄与村民间的关系,英雄与他人的比武方式,宗教在史诗中的渗透,以及婚姻的作用几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即使是相同内容的史诗,由于不同民族不同的生活环境,所遭遇的不同命运,不同的思想精神,使得史诗的具体内容和情节都有着自己民族独特的特点。论文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史诗中人物形象的分析。通过角色划分的方法,将其中人物归结为主人公,对手,相助者,赠与者。通过角色分类,对比不同史诗中担任同一角色的人物。首先,对于主人公角色来说,赫哲族的满都莫日根是一位具有萨满身份的额真(城主)典范,而鄂伦春族的英雄格帕欠是一个聪明的孤胆英雄,愿意为了大家的利益无私奉献。在史诗中,满都莫日根的对手是具有萨满法力的人,本质是人,而英雄格帕欠的对手是犸猊,本质是妖怪。因为二者性质的不同,在史诗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也不同,导致英雄杀敌的方法,对手的结局也不同。相助者是由多种人物角色担当,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不同史诗中起着相似作用的两个人物角色,即满都莫日根身边的女萨满和英雄格帕欠身边的宝马。他们都陪伴英雄出生入死,上场杀敌。但征途中的陪伴形式,上场杀敌的方式却各有不同。这些差异其实与两个民族内在的文化密不可分的。综上所述,本论文以赫哲族,鄂伦春族的两篇著名史诗为研究对象,运用形态学,平行比较研究,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其进行研究。通过对赫哲族和鄂伦春族两篇经典史诗情节结构,叙事内容,人物形象的比较分析,揭示了两个少数民族史诗间的相同点,又以具体资料重点分析了相同点中的差异,同时结合两个民族不同的社会背景、各具特点的宗教信仰分析了差异的原因。此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学术上对于比较不同的少数民族间史诗研究的空白,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