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团事件,在国共两党的历史中,无疑都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因为它意味着党商关系的全面改写.1923年初回到广东重建政府的孙中山虽然已得到苏俄援助的承诺,但仍在设法与港粤商人达成合作计划.然而,改组后的国民党的财政困难似乎愈来愈严重,其与商人的联盟渐趋破裂.到商团事件前夕,党商关系因利益冲突濒生已势若水火.商团事件后,阶级划分法开始成为区分不同商人面貌的途径,与外国势力的联系成为判断商人性质的主要标尺.共产党人也开始将不同的商人类型与国民党内不同派别划分相连.国民党中央开始成立商民部,组建商民协会,试图用商民运动来塑造一种对自己有利的党商关系.共产党人则将商民运动变成动员"中小商人"的手段.循着党军北伐的路线,商民运动漫延到各地,并呈现出各异的形态."改造商人团体"及"发动商民参加革命"口号的背后,民众力量动员与财政经费筹措实际上是两个最为重要的目的,这两个目的间却又充满了紧张性,使得商民运动与农民运动、工人运动等其他民众存在显著的差别,并最终决定了其实际成效甚至影响到"国民革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