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CR-4基因转染的BMMSCs对实验性IBD小鼠肠黏膜修复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o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作为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以累及肠道为主的消化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在临床上一般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作为最早被人工分离出的成体干细胞,具有许多生物学特点和优势,如:自身低免疫原性、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节作用、取材方便等,因此成为临床上移植疗法的推荐选择之一,对IBD而言,因其可通过促进病变肠黏膜修复并纠正机体及局部的免疫功能紊乱,而成为治疗本病的首选细胞。然而,经静脉移植的BMMSCs最终定植于病变肠黏膜的数量有限,限制了其治疗作用的发挥。由于干细胞的归巢行为涉及多种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参与,其中趋化因子CXC亚组受体-4/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hemokine Receptor-4/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CXCR4/SDF-1)的作用已经被证实在介导干细胞归巢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故利用CXCR-4基因转染BMMSCs,能够使其在体内的靶向性定位增强,从而提高疗效。实验目的:通过移植未经修饰的BMMSCs和CXCR-4基因修饰的BMMSCs来比较两者在治疗实验性IBD小鼠模型中肠道黏膜局部定植率及疗效,并探讨CXCR-4基因修饰的BMMSCs促进受损肠黏膜愈合的机制,从而为临床上确定一种选择靶向性更强的干细胞用于治疗IBD提供理论依据。实验内容:1、构建并鉴定BMMSCs。2、构建并鉴定经CXCR-4基因修饰的靶向性BMMSCs及评估其体外迁移率。3、观察经CXCR-4基因修饰的BMMSCs能否向IBD小鼠损伤肠黏膜定向迁移并加快其愈合。4、探讨靶向性BMMSCs通过何种机制在肠道局部大量定植并发挥修复作用。实验方法:1、采用细胞贴壁分离法从雄性BALB/c小鼠(4-5周龄)的骨髓中分离并体外培养BMMSCs;并对BMMSCs进行荧光染料(CM-Dil)标记。2、通过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成骨/成脂肪样细胞诱导分化实验对所培养的BMMSCs进行鉴定。3、将携带CXCR-4的慢病毒转染入BMMSCs构建成CXCR4-BMMSCs;进行嘌呤霉素筛选实验,从中提纯CXCR-BMMSCs;采用Real time-PCR检测并比较转染组和未转染组的CXCR-4的表达量。4、通过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成骨/成脂样细胞诱导分化实验、台盼蓝拒染实验间接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学测定细胞周期,来比较两组生物学特性的差异。5、通过Transwell体外迁移实验,比较两组细胞向SDF-1的迁移率。6、选择雌性BALB/c小鼠(6-8周龄),分别随机分为6组;①对照组(标记为Control, Ctr组):生理盐水灌肠(0.1m1/只),灌肠后第2天,给予尾静脉注射不含BMMSCs的PBS 0.1ml, n=20; ②TNBS组(T组):TNBS-乙醇灌肠剂(0.1m1/只),并于造模后第2天,给予尾静脉注射不含BMMSCs的PBS 0.1ml,n=20;③ BMMSC移植组(MT组):TNBS-乙醇灌肠剂(0.1ml/只),并于造模后第2天,尾静脉注射含BMMSCs(1×106/只)的PBS 0.1ml,n=20;④CXCR-BMMSC移植组(CMT组):TNBS-乙醇灌肠剂(0.1ml/只),并于造模后第2天,给予尾注射含CXCR4-BMMSCs(1×106/只)的PBS 0.1ml,n=20。移植当天标记为D0,移植后第1-13天,分别记为D1-13。7、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体重变化及存活率、进行临床症状评分、肉眼及放大镜下观察结肠大体外观、黏膜状况,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8、分别于D0、D1、D3、D5、D7、D9、D11、D13天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3只/组,并取材血液、肠道组织、肠系膜淋巴结及脾脏,一部分进行石蜡包埋,一部分经液氮速冻后,-80。C冰箱保存。9、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在肠道内的定植情况,应用Real time PCR检测并比较Y染色体的性别决定区段(SRY)基因的肠道局部的相对量。10、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肠道干细胞标志物Lgr-5、肠道上皮间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血管生成指标VEGF的表达情况。11、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13K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1、采用贴壁分离法培养的BMMSCs随着不断纯化其细胞形态呈长梭状且按束状排列,细胞表型鉴定显示为:CD90.2+;CD105+;CD45-;CDllb-,成骨诱导可见明显的骨结节形成,成脂肪诱导可见脂滴。经荧光染料染色后对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影响。2、将CXCR-4基因导入BMSCs后,与BMMSCs组比较可检测到CXCR-4基因的高表达(p<0.05):3、CXCR-BMMSCs组细胞均呈长梭形并束状排列;细胞表型鉴定未发生改变(CD90.2+;CD105+;CD45-;CD11b-);成骨诱导可见明显的骨结节形成,成脂肪诱导可见脂滴;活细胞比率均在90%以上;以上结果与未经修饰的BMMSCs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细胞周期检测中发现过表达CXCR-4基因的BMMSCs处于复制期的细胞增多(p<0.05)。4、体外迁移实验证实:在SDF-1的诱导下,CXCR-BMMSCs组的迁移率>BMMSCs组(p<0.05)。5、TNBS-乙醇灌肠法诱导后的实验性IBD小鼠模型的存活率明显下降、小鼠精神状态差且体重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及组织病理学评分上升,肉眼观察可见结肠皱缩,局部肠段狭窄,肠黏膜伴有充血水肿、糜烂形成,黏膜及黏膜下层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MT组、CMT组移植后第2天,与T组相比,存活率开始上升,疾病症状减轻、体重回升,临床症状及组织病理学评分下降(p<0.05), CMT组诱导缓解的效果更好(p<0.05)。6、荧光显微镜下可见MT组、CMT组的肠道组织均存在红色荧光;治疗组及雄性对照组的肠道黏膜组织中均能检测到SRY基因;体内定植率的比较显示CMT组>MT组。(p<0.01)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IBD模型小鼠接受BMSCs移植后,肠道干细胞标志物Lgr-5、肠道上皮间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及VEGF的表达量较造模未治疗组有所升高。8、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与T组相比,MT组、CMT组P13K的蛋白表达量均升高,其中CMT组升高最为明显(p<0.01)。实验结论:1、利用慢病毒载体转染CXCR-4基因至BMMSCs,几乎不会改变BMMSCs原有的生物学特性。2、体内外实验均证实了CXCR-4基因的过表达可增加BMMSCs的迁移率。3、通过干细胞移植治疗实验性IBD小鼠模型时,其治疗效果与细胞在肠道的定植率呈正相关,并且可通过促进肠道干细胞分化、重构肠上皮紧密连接、激活P13K信号通路来促进肠黏膜再生、修复、上皮屏障重建及血管生成。
其他文献
近年来,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协庄煤矿结合实际,创新"4s对标管理理念",通过开展"立标、对标、达标、创标"的实践活动,搭建了"六级多维"对标管理模式,建立一套完整的对标管理体系和考核
罗曼蛋鸡是目前饲养最广泛的蛋鸡品种之一。具有产蛋率高、饲料转化率高、蛋品质优良等特点。随着饲养管理和蛋鸡体重的开发,预产期蛋鸡的饲养管理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介绍
为了利用廉价或废弃的小规模气源,几种小型的GTL技术已被开发:(1)美国Greyrock能源公司小型分布式GTL技术,模块化的装置可以从各种气源生产高级合成柴油燃料,该技术不生成“烃蜡”,
<正> 《太平圣惠方》《太平圣惠方》是宋代第一部官修方书。当时由于五代战乱,方书散佚,至宋太宗赵光义时,命翰林医官王怀隐等负责搜集前代有效验方并加以整理,始自太平兴国
<正>一忌选址不当猪场场址的选择,宜离公路100米以外,应远离村庄和畜产品加工厂,来往行人要少,要在住房的下风向,地势高燥、避风向阳、土质坚实、渗水性强、未被病原微生物污
期刊
以跨界水环境治理中政府间协作关系的困境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行政分割、法律缺失、治理机制以及财政分担机制不完整等方面探讨了地方政府在跨界流域治理过程中陷入协作困境的
本文通过对一位中学英语教师的个案研究,揭示了优秀教学源于教师完整的身份认同,指出促使教师身份认同从完整转变为分裂的根源是机构压力,教师不得不为了应试而教及教师缺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污染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目前,我国水污染主要是来自于农业污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水土流失也在极大的加深了水污染程度。生物监测技术
一是根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制定自评自改细则。第一,根据内容项中“凡在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内均视为‘符合题意’:紧紧围绕中心主题构思作文视为‘中心突出’;材料丰富,充分表
目的调查口腔正畸科存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方法对口腔正畸科的各种器械、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和口包进行目标监测。结果正畸材料、医务人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