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观察痛泻要方对结肠癌术后腹泻的疗效,并从水通道蛋白这一角度,观察痛泻要方是否促进了术后结肠粘膜中AQP3、AQP8的表达,增强了结肠对水分的吸收,缩短了结肠癌术后腹泻代偿期,达到治疗效果,以此向中医药治疗结肠癌术后腹泻提供用药理论依据。方法:(1)临床研究方面:将符合结肠癌术后腹泻诊断标准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20例,治疗组予痛泻要方煎剂口服,对照组予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口服。4周后两组通过证候积分对总体疗效、主要症状、伴随症状及单项症状的改善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2)动物实验方面:将成年SD雄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手术模型组(B组)、痛泻要方组(C组),洛哌丁胺组(D组),各9只。其中除A组外,其余3组均在全麻下行结肠大部切除术,术后大鼠前三天均以庆大霉素行腹腔注射治疗,其中C组、D组从术后第一天起分别予痛泻要方、洛哌丁胺灌胃一周。于术后第7、14、28天分别处死每组大鼠3只,选取近心端结肠行免疫组化检测以观察术后结肠中AQP3、AQP8的表达情况。结果:(1)临床研究:治疗组在总体疗效、对主要症状及伴随症状的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对大便稀塘、大便次数增多、腹痛、腹胀各单项症状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对肠鸣矢气、脘腹疼痛、食欲不振、口渴、嗳气各单项症状的疗效与对照组相当(P>0.05);(2)动物实验:B、C、D组在术后第7、14、28天AQP3、AQP8表达量明显高于A组(P<0.01);C、D组在术后第7、14、28天AQP3、AQP8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P<0.01);C组在术后第7、14、28天AQP3、AQP8表达量高于D组(P<0.05)。结论:痛泻要方治疗结肠癌术后腹泻有效,可能与其促进术后结肠粘膜AQP3、AQP8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