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稳定性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优化及表面微观结构调控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rge_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镍三元材料LiNixCoyMnzO2(x+y+z=1,x≥0.6)具有高比容量、环境友好且成本低等优点,但存在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较差等问题。为了改进材料的上述缺点以满足更高的商业化要求,需要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并对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本文采用梯度化混锂工艺合成不同锂配比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研究了配锂量对材料晶体结构、颗粒形貌、粒度分布、价态变化、相变演化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对不同配锂样品材料进行结构形貌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后,得到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最佳配锂量。然后通过TiNb2O7对最佳锂配比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进行表面修饰。研究不同包覆量和不同合成温度对包覆后的高镍三元材料颗粒形貌、晶体结构、电化学性能等方面的影响规律。重点探讨了包覆层中的离子嵌入、材料相变可逆性、微结构变化、高电压和高温下电化学性能、分子稳定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梯度化混锂过程中将Li/TMs的摩尔比设置为1/1、1.03/1、1.06/1、1.09/1和1.12/1,通过高温固相法(烧结温度为750℃)得到不同锂配比样品。相比其它配锂样品,当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TMs=1.06时,材料具有最小的Li+/Ni2+阳离子混排程度、最稳定的TMO6结构、最大的锂层间距、较长的Li-O键及较短的TM-O和O-O键等;另外,它的一次颗粒的粒径分布更为均匀,团聚后形成的二次颗粒最为致密严实。同时具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容量(0.1C)和库仑效率分别为209.1 m Ah g-1和85.3%;样品循环(1C,100次)后的放电容量和容量保持率为168.9 m Ah g-1和91.7%;在10C倍率下,放电容量为140.5 m Ah g-1。其优异表现的主要归因于良好的晶体结构及均匀致密的颗粒,因此其在1C循环100次后仍然可以保持大部分球形颗粒的完整性。(2)通过溶胶凝胶-高温固相法探究TiNb2O7包覆对Li1.06Ni0.88Co0.06Mn0.06O2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分别研究了不同包覆量(0.5wt%,1wt%,2wt%)和烧结温度(650℃,700℃,750℃)对材料的影响。700℃烧结1wt%包覆量样品的XRD结果显示,其晶格参数略大于其它样品,Ni/Li互占位数值小于其它样品。SEM结果表明,TiNb2O7均匀包覆在样品颗粒上。电化学测试(3.0-4.3V,25℃)结果表明:700℃烧结1wt%TiNb2O7包覆的Li1.06Ni0.88Co0.06Mn0.06O2样品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其中首次充放电(0.1C)中放电比容量及库仑效率为206.9 m Ah g-1和86.2%,0.2C循环100次及1C循环2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8.5%和87.9%,10C下放电容量为162.3 m Ah g-1。未包覆样品相对应的循环保持率仅为95.5%(0.2C)和59.8%(1C),10C倍率放电容量仅为145.0 m Ah g-1。DFT计算并结合TEM、XPS和FIB-TEM测试表明,TiNb2O7成功包覆在材料的表面,并且Ti4+嵌入材料基体中而Nb5+未进入。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分析和锂离子扩散系数表明,TiNb2O7包覆有效地抑制了正极材料的极化,并提高锂离子的扩散系数。通过SEM、FIB-SEM、TEM及原位XRD测试结果表明,包覆样品在长循环(3.0-4.3V,25℃,1C,200次)中保持层状结构、完整的球形颗粒。通过XPS对循环后样品的界面副产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TiNb2O7包覆可以有效地减少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界面处的副反应。高电压(3.0-4.5V,25℃)下1C循环200次容量保持率从54.1%提高到77.8%,高温(3.0-4.3V,60℃)下1C循环100次从74.83%到88.83%。最后采用DFT计算了ELF、CDDS、氧脱离能和PDOS,发现TiNb2O7包覆可以有效地提升高镍三元材料的分子稳定性。
其他文献
20世纪以来,由于石化能源的普遍使用,温室效应日趋严重,燃料电池由于其绿色环保、节能等优点,逐渐成为各国能源领域研究重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除了具有燃料电池都具有的优点以外,还具有体积功率高、结构相对简单、工作温度要求低等优点而作为供电装置广泛应用于交通行业和其他可移动设施。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对自身的水热状态要求较为苛刻,其寿命和使用性能与水热状态息息相关,同时也影响了燃料电池汽车
锂硫(Li-S)电池因其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理论比能量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硫负载量低,可溶性多硫化物在电解液中穿梭产生穿梭效应和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延缓了其实用化进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做的工作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基于商业化碳纳米纤维(CNFs)和碳化钛(TiC),采用超声分散-真空抽滤工艺制备Ti C/CNFs复合膜,以Li2S6溶液为活性物质,制备Ti C/CNFs/Li2S6复合电极
热障涂层是改善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性能并延长使用寿命的核心技术之一。现已服役的8 wt.%Y2O3稳定的Zr O2(8YSZ)热障涂层由于相变、烧结(≥1200oC)等问题已不能满足高推重比、高效率的航空发动机日益发展的需求。而稀土磷酸盐材料具有更低热导率、更好的高温相稳定性等优点,被认为是新一代超高温热障涂层的候选材料之一。本文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La1-xYbxPO4(x=0,0.05,0.1,
发展智能交通系统能够有效缓解道路拥堵问题,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智能车辆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成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运动控制等技术。高效稳定的车辆横向运动控制系统是实现车辆智能化和实用化的必要条件。论文以智能车辆的横向运动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对车辆在高速和低路面附着系数工况下同时保证跟踪精度和横向稳定性以及车辆横向运动模型预测控制器的闭环稳定性证明问题进行
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产业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供能环节,已经广泛地使用在各个领域。但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器件,其自身内部存在复杂的电化学反应,随着电池的持续充放电,电池的容量会因为电池内部电化学反应的减弱而降低。在电动车市场中存在大量的锂离子电池,随之而来就是电池退役回收问题。及时预知电池的寿命,利于电池的维护、回收和更换,保障电动汽车安全可靠的运行。本文针对电池的剩余循环寿命(RUL,Remaining
随着节能环保和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时效硬化6xxx系Al-Mg-Si-Cu合金具有低密度、中等强度、高比强度、耐蚀性好、成形性好、可焊性好、表面质量好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汽车的车身板材、发动机零件等。利用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技术获得的超细晶(UFG)铝合金具有高强度,足够的延展性,高应变率以及良好的冲击韧性。且在ECAP后引入合适的时效处理工艺,在超细晶基体中形成弥散的纳米亚稳析出相,能够
近几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及能源危机日益严重,以动力电池作为能量来源的电动汽车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SOC的准确估算可有效提高电池工作效率、延长车辆续航里程、防止过充过放带来的安全问题、延长电池使用寿命。随着电池不断老化,电池容量及内阻等参数也在发生着变化,这给SOC估算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在等效电路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在线参数辨识、容量估算等方法对老化的参数进行及时更新,然后使用AICKF算法进行SOC
大力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是国家汽车产业布局的重要一环,而电池的能量密度低与整车续驶里程短成为了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再生制动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利用电机再生制动特性,将制动过程中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在储能单元中,以便再次利用,提高了整车能量利用率。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系统多采用电机与液压复合制动的方式,本文围绕无源串联再生制动系统中的复合储能系统及机电制动力控制进行了相关研究,具
UTV车具有出色的机动性,能在普通车辆难以行驶的路面上行走自如。复杂多变的路面环境,使得传统的被动悬架已无法满足车辆行驶的动力学性能需求。执行器为电磁阀式减振器的悬架系统阻尼可调,是一种减振性能优良的半主动悬架系统。对其的控制研究中,大都在单一路面设计系统控制参数,混合路面下悬架控制参数无法根据路面自适应调节,行驶动力学性能提升有限。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UTV车电磁阀式半主动悬架为研究对象,对系统
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保护环境、使用清洁能源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也大力支持新能源的开发与普及工作,电动汽车行业也得以飞速发展,而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最受关注的就是不断出现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引发火灾事件,锂离子电池的热量管理问题也因此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以某款已量产的三元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在COMSOL多物理场软件中建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型,并以温度为媒介,建立热-电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