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内经》肺系相关理论的研究,探讨肺之生理特点和肺系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表现、诊断、预防转归及运气节律等。通过对吉、辽两省部分地区肺系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寻求肺系疾病的发病节律,为临床防病治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内经》肺系理论进行研究,总结肺的生理特点、肺系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表现、诊断、预防转归及运气节律等;通过对吉、辽两省部分地区(长春、沈阳)肺系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运用统计学方法,寻求肺系疾病的发病节律。结果:①通过对《内经》肺系相关理论的研究,总结出肺的生理特点,肺系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表现、诊断、预防转归及与运气节律;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吉林省部分地区(长春)肺系疾病入院最多的时期是“二之气”(春分至小满,3月21日至5月21日)和“终之气”(小雪至大寒,11月23日至1月21日),经统计学分析,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它各时间段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辽宁省部分地区(沈阳)入院最多的时期是“终之气”(小雪至大寒,11月23日至1月21日),经与其它时间段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通过对《内经》肺系相关理论研究发现:肺脏具有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宣散卫气,朝百脉,主治节,在体合皮毛,在志为忧,在液为涕等生理特点;肺系疾病的病因病机多为气虚,风寒,“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寒饮食入胃”,情志忧悲;常以“皮革焦,毛悴色夭”,“烦满喘而呕”,“虚满而咳,善呕沫”,“鼻塞不利,少气”,“喘喝胸盈仰息”为证候表现;诊断中提出“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病肺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肺病。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等观点;预防需“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转归具有“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等特点;还指出火运及金运太过之年易发生肺系疾病,岁木、岁土、岁金不及之年可见肺系疾病等运气节律。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吉林省部分地区(长春)肺系疾病发病以“二之气”(春分至小满,3月21日至5月21日)和“终之气”(小雪至大寒,11月23日至1月21日)居多;辽宁省部分地区(沈阳)肺系疾病发病以“终之气”(小雪至大寒,11月23日至1月21日)最多。肺系疾病在吉、辽两省部分地区(长春、沈阳)发病具有一定的节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