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在国际交往中的经济价值研究——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long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深度融合,生产要素(信息、知识、资本等)呈现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通用的国际交流语言,在全球内进行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活动。英语,作为这种通用语,在国际交流中举足轻重。而汉语,虽然是一个经济迅速崛起、人口大国的语言,其经济价值,相对英语而言,依然处于劣势地位,这不仅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且成为阻碍经济全球化的桎梏。在这种世界格局下,美国信息经济学家,JacobMarschack于1965年提出的语言经济学,作为一门年轻的交叉学科倍受人们青睐。当今,语言具有经济价值已成为各国人们的共识,但语言现象衍生的系列经济问题依然是各国亟待解决的难题。从宏观上看,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语言经济学这门年轻的学科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2)语言的经济价值评估体系如何建立?(3)英语在国际交往中的经济价值是如何体现的?(4)语言经济价值在语言扩张与变迁中的变化规律是什么?(5)汉语应怎样借鉴英语,提升它的经济价值?   作者在论文中,对以上问题逐一进行研究。全文共分八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对国内外相关基础理论给予评述;第三章以探讨语言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为中心,主要针对语言的宏观互动、经济属性和表征形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构语言经济价值的分析框架。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定义了语言经济学,澄清了交叉边缘学科间的模糊地带,完善了语言经济学作为新兴边缘学科的理论体系。第四章设计了语言经济价值的评估体系。将影响语言经济价值的四大因子细化为九个具体指标要素作为评估体系的参考内容,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定性与定量结合法、确定了世界上两种主要语言在共时范围内经济价值的相对权重,并对语言的经济价值进行量化,为国家语言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运用平行比较,模型构建、归纳与演绎,对英汉两种语言经济价值的演变历史、提升路径与动因进行系统分析。将语言的全球化演进变迁内嵌于承载语言与经济元素的时空背景下研究语言经济价值的动态变化,构建英汉两种语言经济价值经时.语时曲线,并结合各个时间截点的经济意义,从横向历时和纵向共时的角度阐述英语经济价值的提升动因。   研究发现:其一,英语之所以能发展成一种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全球语,全面发展国家经济是基础。其二,搭建全球语言地理平台和语言制度平台,用语言打造名牌产品,赢得国际话语权是关键。其三,疏通多元语言传播渠道,逐步实现语言无障碍交流是经济活动中国际交流的保障。其四,汉语的三大瓶颈,即汉语覆盖地域的限制、汉语国际供需的制约、汉语传播渠道的滞障,影响着汉语经济价值提升。要打破瓶颈,中国应该采取以下战略:即延伸汉语产业链、实现语言产业集聚、开发多渠道汉语传播途径、优化处理国际交往中语言热的趋势,在全面提升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提升国家软实力,使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中保持其应有的地位。  
其他文献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有十一余年,在这期间我国圆满地完成了关税减让总协定,关税总水平自2001年的15.3%降低到2012的9.8%,但距离发达国家的3.8%还有很大的距离。关税的进一步减让是
“十五”以来,内蒙古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2002年—2009年经济增长速度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但是,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煤炭资源扩张的基础之上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的
从2003年底我国正式引进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即QFII)以来,QFII便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成为我国证券市场排名第二的投资机构。伴随着QFII制度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与完善,QFII的
一般来说,民间融资与县域经济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民间融资能够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县域经济的发展又能带动民间融资的活跃。   目前,和县经济发展迅速,农业现代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的产品和技术竞争已经逐渐演化成标准竞争。标准日益成为了产品价值链每个环节关注的焦点,其制定权也就成为了各国及其各企业争相抢夺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