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大众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各国的文化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着相互交流。由此,字幕翻译工作变得格外的重要。影视字幕翻译是一个新兴的翻译领域。西方在字幕翻译方面的理论研究开展的比较广泛和深入。与之相比,我国在影视翻译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对滞后。字幕翻译属于文学翻译,但是有其区别于其它文学翻译的显著特点。在翻译过程中,它又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这些都给字幕翻译者增加了难度。另外,在字幕翻译中存在着大量的文化缺省现象,在原文中文化缺省旨在提高交际效果或修辞效果,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在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中,这些文化缺省现象如果不经译者适当补偿,留给译文读者的便往往是莫名其妙的意义真空或难以理解的语义疑团。根据德国功能主义的“目的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翻译标准为“充分”而非“对等”。目的论包括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根据目的原则,一种翻译行为由行为的目的决定,即“目的决定手段”;根据连贯原则,译文应该内在连贯,符合目标语读者的语言、文化认知环境,能为其所接受;忠实原则表明了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关系。这三个原则的关系表现为:忠实原则从属于连贯原则,而二者都从属于目的原则。目的论的这些原则能够很好地运用于字幕翻译研究。在字幕翻译中,作为翻译行为发起者的导演的意图和作为目标文本接受者的观众期待决定了其字幕翻译的具体目的。字幕翻译的目的和译员对原文的处理决定了字幕最终呈现的样子,并影响整部电影的成功与否。鉴于字幕翻译的独特特点和限制因素,译者应如何对字幕翻译中所存在的文化缺省现象进行翻译补偿,以实现预期特定的翻译目的?笔者认为在这方面有进行深入挖掘的可能和必要。本文将以目的论为理路基础,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的探讨,以期为字幕翻译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论文由六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此项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以及论文的基本结构。第二章对字幕翻译的特点、所受到的限制以及研究现状做了简要介绍。第三章是理论基础,对目的论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第四章对字幕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以及翻译补偿进行了介绍。第五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该章以目的论为基础,对电影《赤壁》的字幕翻译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作者首先对电影《赤壁》作了简要的介绍,并指出电影导演吴宇森的拍摄意图以及观众的期待,在此基础上,得出此电影字幕翻译的意图有三,即使外国读者更容易理解并接受影片信息、增加海外票房以及促进文化交流。然后作者指出,由于《赤壁》是一部富含文化内涵的史诗电影,在其字幕中必然存在大量的文化缺省,这势必给字幕翻译带来极大的困难与挑战。接下来,作者分析了《赤壁》字幕翻译方法,包括概略化、具体化、直译、缩减性策略、改编、以及增益等。同时作者也指出《赤壁》字幕翻译存在一些问题,如误译、文化信息的缺失以及幽默的削减等,最后作者从目的论视角对《赤壁》字幕翻译进行综合评述。论文第六章是结论,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作者指出字幕翻译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在处理文化缺省时,字幕翻译者应该采用恰当的方法对字幕中所存在的文化缺省进行翻译补偿,以实现预期特定的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所采用的策略有时不得不打破忠实原则,以实现篇内一致,从而实现其字幕翻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