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研究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doubao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在当今工程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增强颗粒尺寸的减小,复合材料的一系列宏观性能会发生显著的改变。深刻理解其内在的颗粒尺寸效应将对复合机理的认识和工艺设计起到重要作用。本论文着重开展以下研究工作:(1)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非均匀界面相对复合材料有效剪切模量的影响。着重研究界面相厚度,界面性能变化规律,边界条件和颗粒体积含量对有效剪切模量的影响。(2)基于Mori-Tanaka方法,提出一个可研究规则分布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有效弹性性能的力学模型。在模型中,考虑粒子间相互作用及其特征分布,利用几何对称性求解应变格林函数,并通过引入双夹杂理论来描述界面相效应,从而得到等效弹性常量的显式表达,并与上一章的有限元数值结果对比,以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3)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释颗粒尺寸效应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分子链网络理论,将颗粒看作分子链之间的缠结,类似聚合物分子链中的物理缠结或化学交联,从而提出一个可用于研究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颗粒尺寸效应的分析模型。(4)基于Eshelby等效夹杂理论和Mori Tanaka方法,建立一个高弹性基复合材料的细观力学模型。该模型基于单一分子链模型建立,可分析纯橡胶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并通过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5)提出一个可描述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渐进式脱粘损伤、基体塑性及颗粒尺寸效应的本构模型。采用双夹杂模型将脆性界面相嵌入到增量损伤理论模型,用界面分离的能量平衡式来描述渐进式脱粘损伤。该模型可研究颗粒尺寸效应和界面性能对复合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并可解释界面相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颗粒尺寸效应的影响。(6)在增量损伤理论中考虑韧性界面的作用,研究颗粒尺寸对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弹塑性损伤行为的影响,并应用场波动方法确定基体与界面的等效应力。该模型可研究渐进性脱粘损伤、颗粒尺寸效应及界面相性能对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有效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由于韧性界面相的存在,颗粒增强复合材料中应力传递和屈服起始变得更加复杂,则应用有限元方法研究韧性界面对应力传递和和屈服起始的影响。
其他文献
翻车机是港口煤炭运输的重要设备。随着大秦铁路扩能改造,原用于解列工艺的C63、C70等车型逐步被不能解列作业的C80系列敞车所替换。秦皇岛港煤一、二期原翻车机已经不能适应C
一直以来,康德的伦理思想被认为是义务论的典型代表。不可否认,义务论在康德的伦理学中的确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康德屡次强调了道德法则的纯粹性。他认为,道德法则作为理性法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的生活质量迅速提升,但随之而来的对资源环境,尤其是水资源的破坏极为严重。因此,逐步改善日益恶化的水资源环境,加大对水污染治理项目的建设力度,越来
功能梯度材料作为一种典型的非均质复合材料,旨在满足航天、国防等高新技术领域对材料提出的苛刻要求。研究功能梯度材料的断裂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此类问题,通常采用
通过对临床常见职业危险因素的分析,探讨实习护士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并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强化防护对策。
企业集团财务集中化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公司从宏观上控制、协调,财务管理可以实现规模效益。集中化管理模式对于实现总公司战略目标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对全球性战略目标的大型跨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MPC)的病理特征与其转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MPC患者病理资料,对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分析病理变化、腋窝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情况。
本文采用火药炮和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以及透射电镜(TEM),在对AZ31镁合金和Zr702进行速度为0.7~1.1km/s的高速撞击试验研究基础上,考察了两种金属材料的宏观和微观损
如今,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由于科技的进步,国际贸易的开展和旅游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在此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在所难免,跨文化交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