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分级、电生理指标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论治增加参考指标,同时为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组病例共80例,均选自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门诊、急诊及住院患者,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提出的ALS诊断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改良ALS功能评分量表进行评分,满分40分为正常,功能完全丧失记0分。根据评分将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分为三级:Ⅰ级:ALS功能评分在30-39分;Ⅱ级:ALS功能评分在10-29分;Ⅲ级:ALS功能评分在0-9分。依据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病性辨证分为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风证、热证、痰证、血瘀证八个基本证型;参照朱文锋《病位证素的特征》,结合本病临床特点,病位辨证分为肝,脾,肺,肾,经络,肌肉。电生理检查应用丹麦产Dantec CantataTM型肌电图仪,按常规方法测定肌肉在静止、轻收缩、及重收缩时电位的变化等。采用SAS 6.1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ALS分级与病性证素的关系:Ⅰ级患者中阴虚证、风证(81.82%)的发生率最高,气虚证(30.30%)次之,血虚证(3.03%)、阳虚证和痰证(6.06%)的发生率最低。Ⅱ级患者中风证(90.48%)、阴虚证(80.95%)的发生率较高,气虚证(59.52%)、痰证(40.48%)和阳虚证(30.95%)次之,无血虚证发生。Ⅲ级患者中阴虚证、阳虚证、风证、痰证的发生率均为100%,无气虚证和血虚证,可能因例数较少无统计学意义。2、ALS分级与病位证素的关系:Ⅰ级患者中肌肉(100%)的发生率最高,肾(60.61%)、肝(42.42%)次之,脾(18.18%)、经络(9.09%)、肺(3.03%)的发生率最低。Ⅱ级患者中肌肉(100%)的发生率仍最高,脾(85.71%)、经络(83.33%)、肝(71.43%)次之,肾(61.90%)的发生率仅次于前三者,而肺的发生率最低。Ⅲ级患者中肌肉、脾、肾、经络的发生率均为100%,肝为80%,肺为40%,可能因例数较少无统计学意义。3、中医辨证与神经功能评分、年龄、病程及电生理的关系:(1)在功能评分中,阳虚证、痰证的分数较其他证型显著减低。在年龄方面,各证型无显著差别,但总体上看,仍有阳虚证和气虚证年龄较其他证型增大的趋势。在病程方面,阳虚证较阴虚证、风证、气虚证的病程显著延长。(2)第一骨间肌各证型安静时、轻用力收缩时、重用力收缩时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阳虚证出现大量自发电位的发生率较高;痰证、阳虚证病理电静息的发生率较其他证型为高。(3)胫前肌各证型安静时、轻用力收缩时、重用力收缩时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自发电位“++”级别中气虚证的发生率下降(20%)而阳虚证(35%)、痰证(39.17%)的发生率比其他三证为高。痰证病理电静息的发生率较其他证型为高。(4)胸锁乳突肌各证型安静时、轻用力收缩时、重用力收缩时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5)舌肌各证型安静时、重用力收缩时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轻用力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时限、振幅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痰证与气虚、阴虚、风证比较有显著差别,痰证与阳虚证比较无差别。结论:ALS临床分级和电生理指标与中医证候有一定的相关性,二者可以作为中医辨证的参考指标,以增强中医辨证的客观性。1、ALS临床分级与病性证素的关系:在本病Ⅰ、Ⅱ、Ⅲ级中以阴虚证、风证的发生率较高;气虚证随着病情程度由轻到重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因随着病情的加重气虚证发展为阳虚证;而阳虚证和痰证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其发生率却呈明显上升趋势。2、ALS分级与病位证素的关系:肌肉、肝、肾是本病Ⅰ、Ⅱ、Ⅲ级中的主要病位,而脾、经络是本病Ⅱ、Ⅲ级中的主要病位,肺在病情Ⅲ级中的发生率较Ⅰ、Ⅱ级为高。3、中医辨证与神经功能评分、年龄、病程及电生理的关系:阳虚证和痰证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其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中医辨证所得出的ALS的中医证候的变化趋势与通过电生理评定所得出的ALS病情程度判断都同样反映了病情严重程度,两者可互相参考。在中医辩证过程中,尤其对阳虚证,其功能评分、病程和年龄可作为辩证时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