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_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目前,肺癌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而且也成为了全球癌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根据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称,每年美国有140万左右的患者因肺癌去世。而根据我国2016年卫生组织的预计,2025年我国将会成为世界上肺癌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根据肺癌的病理学特征,主要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两种。其中,我国NSCLC患者占所有肺癌患者的85%左右。随着治疗方法及基础研究的不断进展,NSCLC的综合治疗模式逐渐形成,其内容主要包括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以及生物治疗5种。目前世界上对于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早期NSCLC以及局部晚期NSCLC患者来说,放射治疗是其重要治疗手段组成,在他们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大约70%的患者需要放射治疗参与到其中。在放射治疗过程中,纵隔区域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放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纵隔淋巴结累及野照射(involved field radiation therapy IFRT)由于只照射累及的相关淋巴结,相较于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lective node irradiation,ENI)降低了靶区体积,更好的保护危及器官,减少了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是肺癌放疗的主要模式。但患者经IFRT治疗后照射野外纵隔淋巴结仍有8%左右的复发率。如果,根据患者病灶的淋巴转移规律,在累及野照射基础上对淋巴结转移较高区域进行选择性预防照射,可以降低该病灶区域的复发率,最终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但是目前业内对淋巴结转移高危区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回顾性的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放疗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12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淋巴结情况进行了分区汇总,并统计分析不同类型NSCLC患者中各组淋巴结转移规律,初步探讨其在NSCLC放射治疗中靶区勾画中的意义,旨在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材料与方法:我们对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院放疗科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回顾每个患者放射治疗前的CT增强影像、纵隔核磁、PET-CT影像以及细胞穿刺活检结果,然后对影像上转移的淋巴结进行分区汇总统计。应用SPSS22.0软件并采用χ~2检验以及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进行最终数据的统计分析,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全组共120例患者,其中具有淋巴结转移患者74例,转移比例61.7%(74/120)。各组淋巴结中转移频度较低(转移率<15%)的是1、2、3、6、8、9组淋巴结,分别为12.5%(15/120)、14.2%(17/120)、11.7%(14/120)、14.2%(17/120)、5.8%(7/120)、9.2%(11/120);转移频度较高(转移率≥15%)的是4、5、7、10组淋巴结,分别为39.2%(47/120)、28.3%(34/120)、45.8%(55/120)、43.3%(52/120)。2.淋巴结转移率相关单因素分析结果:2.1男性86例,淋巴结转移53例,转移比例为61.6%(53/86);女性34例,淋巴结转移21例,转移比例为61.7%(21/34),两者之间淋巴结转移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782);2.2年龄≤60岁患者共68例,淋巴结转移36例,转移比例为52.9%(36/68);>60岁患者共52例,淋巴结转移38例,转移比例为73.1%(38/52),年龄>60岁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年龄≤60岁组患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34);2.3鳞癌患者共46例,淋巴结转移26例,转移比例为56.5%(26/46);腺癌患者共53例,淋巴结转移40例,转移比例为75.5%(40/53),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鳞癌患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25);2.4中心型肺癌患者共45例,淋巴结转移36例,转移比例为80%(36/45);周围型患者共75例,淋巴结转移38例,转移比例为50.1%(38/75),中心性肺癌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周围型组患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7);2.5肿瘤最大径≤3.0cm肺癌患者共38例,淋巴结转移20例,转移比例为52.6%(20/38);3.1-5.0cm患者共46例,淋巴结转移29例,转移比例为63.0%(29/46),5.1-7.0cm肺癌患者共22例,其中淋巴结转移患者15例,转移比例为68.2%(15/22),>7.0cm患者共14例,其中淋巴结转移患者10例,转移比例为71.4%(10/14),随着肿瘤最大径增大,淋巴结转移率升高,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均大于0.05);2.6高、中、低分化患者分别为16例、60例、44例,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为8例、32例、34例,转移率分别为50.0%(8/16)、53.3%(32/60)、77.3%(34/44)。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增加,淋巴结转移率下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均小于0.05);2.7左肺癌和右肺癌淋巴结转移率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48),右肺癌淋巴结转移率65.7%(46/70)高于左肺癌56.0%(28/50);而上叶肺癌与下(中)叶肺癌淋巴结转移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183),转移率分别为61.1%(33/54)和62.1%(41/66);2.8 120例患者中T1、T2、T3、T4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3.3%(4/12)、53.4%(31/58)、73.5%(25/34)、87.5%(14/16)。不同T分期患者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T分期越晚,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值均小于0.05);2.9具有吸烟史患者84例,其中淋巴结转移54例转移比例为64.3%(54/84),不具有吸烟史患者36例,转移者20例,转移比例为55.6%(20/36),两组淋巴结转移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152)。3.左上叶肺癌淋巴结转移率最高的三组淋巴结区为10L、4L、7区,分别为57.5%、38.5%和26.7%;左下叶肺癌淋巴结转移率最高的两组淋巴结区为10L、4L区,分别为54.2%和29.2%;右上肺癌淋巴结转移率最高的三组淋巴结区为4R、7和10R区,分别为75.0%、57.1%和57.1%;右中下叶肺癌淋巴结转移率最高的三组淋巴结区为4R、10R、7区,分别为54.8%、36.0%和28.8%。左右肺综合起来分析,左肺肺癌易向1L、4L、10L区转移,而右肺肺癌易向1R、2R、4R、7、10R区转移(P值均小于0.05);4.12例出现了跳跃性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0.0%(12/120),其中肺上叶癌发生跳跃性N2转移的几率为9.3%(5/54);肺下(中)叶癌跳跃性N2转移率为10.6%(7/66),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251)。在跳跃性转移的患者中,上叶肺癌的上纵隔跳跃性N2转移率为80%(4/5),下纵隔跳跃性N2转移率为20%(1/5),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7);下(中)叶肺癌的下纵膈跳跃性N2转移率为85.7%(6/7),上纵隔跳跃性N2转移率为14.3%(1/7),两者之间同样具有显著性差异(P=0.035)结论:1.非小细胞肺癌转移频度较高的淋巴结组依次为7、10、4、5组淋巴结,在放射治疗时应加强重视。2.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与性别、肿瘤直径、原发位置、有无吸烟史无明显相关;可能与年龄、T分期、病理类型、大体分型、分化程度相关。3.左、右肺各叶之间在纵隔各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率均无明显差异。左肺区域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的依次为10L、4L区;右肺区域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的依次为4R、10R、7、1R区。4.跳跃性N2转移时,上叶肺癌易向上纵隔转移跳跃,下(中)叶肺癌易向下纵隔转移跳跃。
其他文献
电影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片名是其第一形象标志。在电影片名的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既要体现出艺术价值,又能实现其商业价值,成为
<正> 溶气浮选法(DAF)是一个从液体中分离固体颗粒的物理/化学过程。在固液分离的澄清技术中,人们较为熟悉的是沉降法,如我厂盐水精制中用于分离钙镁沉淀的澄清桶和地面水预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对138例精神病患者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要求,做好患者治疗前的准备工作和心理护理,密切配合医师实施治疗及病情观察。
休闲观光农业深刻表现了城乡关系的新变化,具有独特功能与现实价值,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客观需要。破解当前休闲观光农业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困境,需要注重规划引领,积极培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以汽车、航天航空、机器人等行业为代表的复杂曲面零部件对于表面质量和加工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它们无一例外采用数控铣削加工完成。为了
近年来,农业生态旅游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发展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农业生态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这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是一种机遇,但对于农业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的承受力来
介绍了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膨体化的概念和有关参数,结合实例叙述了其加工工艺、方法和设备。介绍了膨体聚四氟乙烯制品的性能及其应用。
2012年砀山县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概述了贫困现状、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提出了扶贫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在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道路上,僵尸企业是一大障碍,如何较为准确界定僵尸企业并且使其合理、顺利地退出市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使用PEST分析法对僵尸企业形成的原因进行分
通过真空转化法获得转重组水母发光蛋白基因(aeq)的拟南芥,利用这一转基因拟南芥研究植物对两种不同来源激发子——来源于植物细胞壁的寡聚半乳糖醛酸(OGA)与来源于真菌细胞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