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后文简称《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或《档案集成》)2011出版,共108册(内廷演剧档案为50册,曲本为58册),对宫廷演剧进行了详细记录,极具研究价值。目前还没有出现就一类戏结合曲本和档案对《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中宫廷演戏进行深入探究的。故而以《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中的三国戏为研究对象,将曲本与档案联合起来进行研究是必要的,既能够拓宽三国戏研究的领域,又正确认识清宫演剧在戏曲史和文化史上的价值与地位。三国戏曲本部分从剧本内容、剧本形态两个方面进行探究。《档案集成》共收录54本三国戏,汰除重复也有30余种,根据主人公的不同将其分为六类。题材内容倾向于忠义、勇武与权谋战略三个方面,呈现了蜀汉正统意识和果报思想。《档案集成》所收三国戏有串关、总本、曲谱、题纲、总本曲谱、总本串关、小生角本等七种形态。将不同形态的同名剧作以统治者认可的“准”本为参照,可知实际演出中不同三国戏剧本从增加语气词、增加内容、删改内容、注意避讳、改正错字五个方面作了改动。《档案集成》所收三国戏与《缀白裘》中所收的民间演出本三国戏进行比较,两者情节内容基本一致,宫廷与民间在欣赏剧目上也有共性,具有同样的审美取向,都追求娱乐性,都有英雄崇拜的情结。但也存在鲜明的差异,宫廷本更文雅、简练并且重视规范,审美主体的精神诉求也不相同。三国戏档案部分,通过对档案进行梳理,从档案中不同统治时期的排演剧目、演出概况、伶人及其待遇三个方面进行探究。档案中收录的三国戏剧目繁多,反映了不同时期三国戏的演出盛况。同时对档案中不同统治时期的演出概况及发展变化作了进一步阐述,结合史料与民间演剧认识宫内乱弹三国戏的兴起与发展、成熟。从《恩赏档》《恩赏日记档》《花名档》结合相关档案考察不同时期的三国戏演出伶人名单(列明表格)及其日常赏惩情况。总的来说,《档案集成》反映出清宫三国戏演出频繁。从剧种来说,道光朝昆弋演出占绝对地位,至咸、同年间乱弹演出兴起,至光绪朝皮黄成主流。内廷三国戏的发展演进与统治者的喜爱与提倡密切相关。清廷自咸丰年间便开始短暂地从民间挑选伶人入宫,到光绪年间频繁地挑选民间伶人、戏班入宫承应,三国戏的演出呈现出民间与宫廷双向互动与影响的局面。一方面统治者赏戏的态度增强了名伶效应,造就了一批优秀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促进了三国戏曲的广泛传播。另一方面,民籍伶人活跃在内廷与民间,成为民间三国戏与宫廷三国戏演出的融合者和发展者。清宫三国戏的演出间接对京剧形成发生了影响,在戏曲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