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之后,近几年其增长势头受到了诸多因素制约,农牧民收入出现了徘徊不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这既是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既是新阶段的现实矛盾,又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问题。没有内蒙古农牧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要实现农牧民小康就必须增加农牧民收入。本文就是在分析和借鉴学术界关于“三农”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着眼点放在了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上。本文正是在全面分析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徘徊不前现状、影响农牧民收入增长减缓的原因以及增加农牧民收入面临的矛盾和困难,结合内蒙古当前的实际情况,从加快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牧民劳动力素质,优化农村牧区劳动力结构;大力推进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村牧区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对增加农牧民收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从农牧民收入的阶段性变化、结构变化、收入差距三个方面,认真总结和回顾了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的基本特征。第二部分,从体制转换滞后于经济发展、农牧民自身素质因素、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低、农牧业经营规模小、信息不对称、农村牧区金融体系不完善、支农、惠农政策落实不到位等方面分析了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减缓的原因。第三部分,在分析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变化的基本特征以及影响农牧民收入减缓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农牧民增收面临的主要矛盾,即:家庭联产承包的土地制度与现代农牧业规模经营之间的矛盾、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草原畜牧业与农业的矛盾;面临的主要困难,即;农畜产品价格增长的空间有限、生产结构滞后于消费结构、适合农牧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有限。第四部分,提出了农牧民增加收入的对策:加快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村牧区劳动力构成;大力推进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拓展农牧业多种经营模式;完善农村牧区金融体系;创建公平交易平台;完善农村牧区社会保障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