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结构智能感知传感器优化配置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桥梁结构是交通安全的基本保障,且在我国经济发展与基础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桥梁结构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建立健康监测系统对桥梁状态信息进行评估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势在必行,而监测系统最基本的环节便是解决传感器的优化配置问题。所谓传感器优化配置即如何用有限数量的传感器,配置在结构的最佳位置,使得所布置的测点获得尽可能多的结构模态信息。因此,本文选用三跨连续梁、提篮拱桥及简支梁桥这三种典型的桥梁结构形式,研究了候选测点的选取、模态阶数的选择、传感器数量的确定以及测点位置优化的问题,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对三种常见的传感器优化布置准则:识别误差最小准则、模态置信度准则及模态动能准则进行介绍,阐述了其原理及相关计算公式,并分别从中建立了传感器优化的目标函数。(2)对有效独立法(EI)和粒子群算法进行详细介绍,分析了其原理、优缺点、实现过程及改进方式,并选取有效独立法(EI)、有效独立—模态动能法(EI-MKE)、有效独立—驱动点留数法(EI-DPR)及带惯性权重的改进粒子群算法作为本文的优化算法。(3)研究了传感器优化布置问题中的模态阶数的选取及传感器数目的确定问题,采用Fisher信息矩阵2-范数进行了结构的目标模态数目选取,并利用MAC优化准则,通过绘制MAC矩阵最大非对角元素的方法确定结构所需布设的传感器数目,分别确定了(48+80+48m)三跨连续梁加速度传感器、提篮拱桥加速度传感器及拱肋应变传感器的目标模态阶数为34阶、21阶及6阶,所需传感器数目为24个、14个及7个。(4)分别采用EI、EI-MKE、EI-DPR及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进行了三跨连续梁桥桥面加速度传感器的优化布置,通过对比发现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所得24个传感器布置位置的MAC矩阵非对角线元素最大值最小,且测点布置位置的对称性更加优良。(5)将改进粒子群算法应用于提篮拱桥桥面加速度传感器及拱肋应变传感器的布置中。对于应变传感器的布置,将位移模态通过差分的方式得到曲率模态并重新定义了适应度函数,实现了应变传感器位置的优化,且优化测点位置与静力分析所得关键位置基本一致。(6)通过一试验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来验证改进粒子群算法所得位置的有效性。首先基于简支梁有限元模型中的4阶竖向位移模态,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得到4个传感器的布置位置,而后通过人为制造损伤条件对比损伤前后传感器位置的变化情况,发现利用损伤前的模态信息得到优化位置在损伤发生后并未发生改变,优化测点位置对所设损伤工况具有较好的鲁棒性。最后将所得测点位置布置于试验梁上,基于传感器所测数据进行损伤识别,发现曲率对损伤的敏感性要优于振型。
其他文献
在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强化前沿关键科技的研发,和对引发交通产业变革的前瞻性、颠覆性技术的研究。目前,我国正处于构建交通运输网的黄金机遇期,其中,铁路隧道已突破16000座,总长度突破20000 km,以凿岩台车为代表的大型机械化隧道施工日趋完善,隧道施工逐步由人工施工向机械化施工转变,与此同时,涌现出了一些结构复杂化、管理信息化、施工智能化的创新性技术。如今,我国
学位
在气候变化影响下,青藏高原地区冰川退缩明显,为冰湖的形成与快速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冰湖形成年限通常较短,冰湖状态不够稳定,易受自身原因或外部因素影响发生溃决,随之而来的是冰湖溃决导致的洪水灾害。随着气候变化影响不断加深,近年来冰湖溃决事件发生频率明显上升,以往未曾报道过该类灾害事件的地区也受到了冰湖溃决灾害的影响,冰湖溃决事件呈频率升高、范围增大的趋势。以往对冰湖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喜马拉雅地
学位
高填黄土复式明洞因能适应黄土高原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的地形特点,又能较好的协调新建铁路选线与既有公路、铁路明洞在空间上的交叉冲突,被广泛应用在西北地区的交通路网建设中。然而,高回填又使结构长期负担过大的覆土荷载,易产生纵向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合理的减载措施对其长期安全运营至关重要。EPS板作为一种有效的减载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在高填管、涵的建设当中。本文利用颗粒流软件PFC2D建立高填黄土复式(减载)
学位
矮塔斜拉桥结合了一般斜拉桥与连续梁桥两者的特点,其跨越能力比连续梁大,抗振动性能比斜拉桥好,施工方便,并且外观丰富柔美,被广泛的应用于高速铁路中。但由于桥梁施工步骤多,需要对桥梁施工阶段进行分析,并且研究列车荷载作用下桥梁的动力响应,以达到高速列车的行车要求。本文以新建福厦铁路雷公山特大桥(118m+224m+118m)矮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根据设计图纸以及现场实际情况,选取合理的参数,使用Mid
学位
通过青藏高原沱沱河某路基工程区现场地质勘探发现存在季节性地表积水处的地基土体为融化区而其他区域地基土体为多年冻土区,两者地温情况截然相反。为探究季节性地表积水对多年冻土地基温度的影响;多年冻土水分场与温度场相互影响机理。开展多年冻土区水热耦合机理研究,建立考虑水分迁移携带热量对流的水热耦合数学模型,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中模拟经典土柱单向冻结试验验证水热耦合数学模型,
学位
随着箱形截面梁的广泛应用,学者们对箱梁剪力滞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以能量变分法求解剪力滞效应的文献中,翘曲位移函数修正系数直接给出,并未解释如何得来。在常见的三跨连续箱梁桥中,各跨两端约束条件各异,分析不同约束条件对跨内剪力滞效应的影响规律,有助于更全面地考虑箱梁纵向内力变化。同时,现行桥梁规范中箱梁有效宽度的规定没有区分荷载类型,但箱梁分别在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剪力滞效应并不相同,求解截面
学位
新疆地处亚洲内陆干旱区腹心地带,是中西方文化荟萃之地,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有着非常丰富的古人类活动遗址。研究环准噶尔盆地全新世的人类活动遗址的时空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理清典型干旱区过去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也可以为人类在当今气候背景之下选择适宜的生存策略提供经验。本研究基于Arc.GIS平台,对环准噶尔盆地史前时期与历史时期人类活动遗址进行时空分析(历史时期的下限为清朝结束
学位
亚洲中部干旱区和东亚季风区的湿度/降水变化,在全新世以来不同时间尺度上均呈现出错位相或反位相的变化关系,这种现象被称为全新世气候变化的“西风模态”(下文简称“西风模态”)。“西风模态”是区域水文气候响应全球变化的典型表现,而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湿度/降水的时空分异特征,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北半球水文气候变化规律和驱动机制的认识,但受研究材料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等条件限制,至今对北半球不同时间尺度的水文气候
学位
随着制动力分配、混凝土收缩徐变及施工变形控制等关键问题的解决,再加上大变形量伸缩缝与大吨位支座技术的成熟,近年来连续梁桥的发展方向趋向于大跨、超长联。长联大跨连续梁桥巨大的梁体质量激发的地震力大且地震反应复杂,给制动墩及其基础的抗震设计带来挑战。为完善超长联大跨连续梁桥的减、隔震技术,将负刚度装置引入到长联大跨隔震连续梁桥中研究负刚度装置的隔震性能。基于CSi Bridge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
学位
矮塔斜拉桥结构独特、造型美观、跨越能力强、施工方便,成为桥梁设计方案中的优选桥型,但梁体自重大,对全桥抗震不利。在不同结构形式的矮塔斜拉桥中,塔梁固结体系的该桥型纵向刚度较大、自振周期较短,因此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响应较大,应采取合理减隔震措施对桥梁进行抗震设计以控制全桥关键位置的内力与位移。以一座主跨224m的塔梁固结、墩梁分离矮塔斜拉桥为例,通过MIDAS/Civil建立有限元模型,采用动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