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站对站区空间形态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市四个铁路客站为例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huhuan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铁路的建设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目前铁路客站大多仅作为城市交通运输体系的节点开发利用的设计思路亟待突破。由于铁路客站站场及客站建筑本身的大尺度,造成了铁路客站建筑及其片区空间形态对城市的肌理、站区周边道路的交通负荷以及站区附近的土地开发利用等产生不同于一般用地的影响,进而影响了市民的出行和城市生活,乃至城市空间结构。铁路客站片区如何与原有的城市空间形态有机结合、协同发展的问题就是国家依靠铁路线路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中观层面的具体问题。  北京作为近代中国最早修筑铁路、兴建火车站的城市之一,是多条铁路干线的起讫点,作为我国政治和文化中心的辐射力和凝聚力也间接表现在交通联系上。学术界对铁路客站本身的流线及布局模式有各种角度的探讨,但围绕铁路客站站点的设置与周边城市发展的关系的论著并不多,大都局限于铁路客站建设用地范围内忽略了铁路客站作为城市交通枢纽是客站周边城市用地的核心,从而忽略其功能多样的需求和用地的高度复合。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以我国典型城市北京为例,对北京市不同阶段建设使用的四个主要铁路客站即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和北京北站实地调研,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比较研究。  从当代铁路客站的城市职能与城市的密切关系剖切出铁路客站与城市形态关系的影响因素,即建筑物以及与它们相关的开放空间、地块和街道,通过对北京四个铁路客站实地调研和对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以铁路客站站区地块尺度、站区道路类型和密度对城市交通负荷的影响,客站建筑基底面积和核心区内开发强度对城市肌理和客站周围的公共空间影响,客站地块的土地功能混合对地块的标志性建筑的影响等,通过比较研究和分析结合国际较成熟的铁路客站案例论述铁路客站与城市空间形态的紧密关系以及未来我国铁路客站与城市空间形态协同发展的途径。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现代技术大量应用为背景,将体育场馆建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和详尽细致的分析,以结构的建构逻辑为切入点研究体育场馆建筑形式的生成。  
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模式的探索是城市对于自身发展轨迹深层次的反思。   文章借鉴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实践经验,来解读北京历史街区保护与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多城市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了停车难问题。在解决停车难问题的过程中,机械式立体停车库以其独特的优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并得到了较为广泛
生态产业园区是未来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以及传统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的优先路径,在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开展建设生态产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本论文是对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行初步探究,尤其是通过对于由历史遗留下来的产业建筑如工厂或仓库建筑群,经由改造和再利用而形成的这类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调查研究,对旧产业建筑
历史文化街区是在城市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的建筑和人文风貌,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代表着地方纹理的意涵,是城市的宝贵财富。 由于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广泛地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商业形式正向着多元复合化的趋势发展,传统零售实体商业急需新的发展模式摆脱窘境。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消费观念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这
世界各地的商业街区空间都具有其自身的历史演变过程,它们既呈现着共性又存在着差异。当前,一个城市的商业街区不仅受到来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包括人类
首先,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灰空间的全方位诠释,并探讨环境和人的关系,通过分析灰空间的功能和相关理论,归纳和阐述出居住环境中人、建筑、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需要一
近年来我国城市与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商务、通勤等城际短途客流需求上升。而新建的高速铁路客站大多位于城市外围,这不仅加重了市内交通的换乘压力,也难以满足短途城际旅